“快快快!快点爬上来。竹筒来了,小心避让!不要被插到了!”
炎兴元年十二月十六日深夜。虽然太阳早已收工许久,但在无数火把,大型烛台的照耀下,白水关东南侧外的平地上,依然婉如白昼。无数的蜀汉南中军团、羽林军士兵正在拼命的工作。
说起来,蜀汉的两支长途奔袭的部队里,虽然单就路况而言。霍弋这一路要比关彝那一路轻松许多——人家邓艾刚刚修过一次了嘛。但是就整体行军难度而言,霍弋这一路的难度其实比关彝更难,更危险。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江油也好,桥头也罢,直到白水关之前,这些据点都是有少量魏军驻守的。拿下这些据点没有难度,但难就难在霍弋军一路上都不能放跑任何一个魏军,否则消息就会走漏。而一旦消息走漏,不管是霍弋军还是关彝军,其下场都是一个:被重兵伏击,全军覆没。
幸运的是,霍弋率领的是南中兵团。这支极善翻山越岭的部队,或许战阵纪律性较蜀汉其他军团要差一些,但却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山地步兵。
一路之上,霍弋的策略都是:小部队前插,不走据点,而是从据点附近的山峰上直接攀爬越过,然后守住出口,截杀因受到主力部队攻击而仓皇出逃的魏军。正是有了南中士兵这种特性,才让霍弋军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了白水关下,也从侧面保证了关彝军的安全。
紧赶慢赶,霍弋的部队于十二月十三日抵达白水关(新都奔袭第十五日),之后故技重施,顺利的拿下了白水关。
如果说阳安关因为事关剑阁大营的粮道,其守将皇甫闿每隔几天还有些事情做的话。那么白水关守将王买在这里枯坐了两个月。大山里湿润的气候都让他身上长了青苔!
但是从小就陪伴皇帝,导致性格极为追求完美的霍弋,面对白水关这样毫无防备的关隘仍然使出了全力。这一次,白水关两千守军,一个都没能逃出去。这就导致钟会那边,一直到了十六日清晨,阳安关的粮队没有准时出现,才开始警觉。
在拿下白水关之后,霍弋做的事情和在阳安关的关彝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加固关卡。
因为阳安关也好,白水关也罢。其主要功能是防备北方来的敌人,所以朝北的一面坚固得多。但现在情况翻转过来了,他们要用这两道关卡的南侧来锁住敌人,那么就必须对两个关卡的南侧进行加固。
用什么来加固呢?水泥!
是的,水泥!作为一个穿越者,尤其是深耕涪陵郡长达七年,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今日做准备的穿越者。在涪陵郡遍地石灰岩的环境中,水泥早就被关彝生产出来了。只是因为蜀汉国力太弱,就和马镫一样,他不敢把这些东西广泛推广罢了。
无数的大树被砍倒了,熟悉树木特性的南中人个个都是好木匠。他们飞快的把树干打理成了一块又一块的大型木板——这就是木模。
沿着白水关的南城墙两侧,一块又一块的木模拼接在一起,慢慢的木模的高度达到了城墙三分之一的高度,又有一部分士兵把高高的竹筒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插到了城墙和木模之间的空隙里。工匠们最后一次对木模加固后,全部撤下了脚手架。然后从城墙之上,一股股刚刚配制好的水泥浆紧贴着城墙倒入了木模中……
关彝弄出来的,是硅酸盐水泥,也就是俗称的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初凝时间只需要四五十分钟,终凝时间一般也不超过7小时。就算这个潮湿阴冷的天气导致水泥凝结时间变慢,但一天的时间,足够霍弋和关彝们给自己的城墙加上一层竹筋水泥墙的外套。
非但如此,由于这两道关卡的南侧地势都比较平缓,所以霍弋在马过的指导下,还派出人手,在关卡的南面平地上挖坑。
这里挖的坑呈长方体状,每个坑至少深三米,然后插入五米以上的竹筒或者大树树干,之后往坑里注入水泥。与地面齐平后,在此基础上用新的竹筒接上已经插在坑里的竹筒,两者之间用铁丝绑定。然后继续搭建木模,之后在木模里灌注水泥……
在短短三天时间里,霍弋麾下的一万三千人分成三队昼夜不停施工,最后到了十七日的凌晨时分,除了白水关的城墙成功披上水泥墙外套以外。整个白水关南侧三里范围内,全部都是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长方体水泥墙。
这种水泥墙,露在地面的部分高不过两米,宽不足半米,长,也没有超过五米的。它们其实并不妨碍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前进,无非多绕点路而已。但是如此多层层错杂的水泥墙,对于军队来说,就是彻底的噩梦——展不开队型,面对攻击目标,一次性可以投入的兵力被弱化到了极致!
“报~~大王、安南将军、镇西中郎将(马杰),我军撒出的斥候回报。在关门东南二十里处,已经发现敌军大队人马。观其火把长度,约莫不下一万人!”
“呵呵呵,这个时候才来,晚哪!传令!不要管剩下未完工的水泥墙了,全队收工,撤入关内!”
“喏!”
…….
十二月十五日,剑阁大营负责接应粮队的军队未能等到自己的友军。
但是由于在剑阁附近枯坐了两个月,钟会军的全体将士其警惕性都极低。所以带队接应的军候还对自己的手下笑到,说什么阳安关的那些懒虫肯定是睡着了云云。
到了十六日的寅时,阳安关的粮队仍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