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242 简德事变(7)

“机枪快给我把他们赶回去!”艾哈迈德铁青着脸看着这股“溃兵”,就马上催促着本就放在后面督战的4挺机枪对着他们脚下扫射。

“杀一白皮猪,赏2000荷兰盾!后退者,只有死!”4挺勃朗宁点30机枪突突地打着长点射,子弹像泼水一般洒在土著们的后路上。

其中有挺机枪的射手就没控制好机枪,打着打着枪口压不住子弹往上一飘,瞬间好几个土著像触电一样被打的浑身直打颤,血花不停地被爆出来。

机枪本就不该打长点射的,更不应该一直扣着扳机不放,不怕子弹哪怕加了曳光弹在里边你也不能确定子弹会飞去什么地方,简直就是白做工作。

土著们在目睹溃退的同伴真的被机枪打死后不由得一阵后怕,相对于机枪,显然去面对对面雇佣兵和殖民地警察的那几杆破枪更能接受一些。

土著们被机枪驱赶着再次走在了冲锋的路上,虽然被人用枪指着看上去的确更勇猛了一些,不过在密集的子弹面前一切都是徒劳的。

只见那辆侧停着的卡车车厢里被扛出来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几名警察操作者马克沁来了一阵短促的短点射,很快就在不宽的路面上把土著给压制住了。

艾哈迈德此时已经有些恼羞成怒了,他眼角的余光瞥见站在他旁边不远处的那几个负责双方传讯的华人的脸色有些惊讶之色,似乎再看一场闹剧。

“机枪队都直接挺进,一人倒下下一人马上补上,一定要马上突破这个哨卡!”艾哈迈德也忍不住了,他决定不能让情况继续这样僵持下去了,机枪可不止只有督战的作用。

“几位,麻烦通知下简先生,我需要战车队需要提前出击帮助我们尽可能快地打开局面,对面来了增援。”艾哈迈德有求于人,说得比较客气。

几名负责传讯的人点了点头,马上拿过一张小条子,哗啦啦一笔写过一个西方字母的单词,算是某个行动的代号,如见词就要开始开动。

写完后其中一人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鸽子笼里面拿出一只信鸽,就往鸽子腿上的信筒塞进去,盖上盖子,双手捧着鸽子一把往天上抛起来,鸽子很懂事,见人把他抛上空,马上扑腾着翅膀往自己印象中的地方飞去。

艾哈迈德拿到了20挺点30机枪,但是这刚开始在关卡前面闹事的地方并没有安排那么多机枪,只有6挺拿在手上,4挺弄了个督战队藏在了人群最后边,两挺装给了自己的私人护卫。

说来这种勃朗宁点30机枪也是有点意思,人家设计师原本是打算用来给单兵使用的“连续供弹机关枪”,即当时还没有“自动步枪”这个概念的一种自动武器。

后面因为重量比较大加上后坐力也大,美国陆军只好用来当做班级支援火力,算是轻便的机枪来使用,但是一战战争期间,勃朗宁点30机枪很好的弥补了美军中的火力缝隙,所以被加大了订单,海外的市场也很快被打通。

而美国的几家有名兵工厂,春田兵工厂,温切斯特兵工厂,柯尔特兵工厂在战争期间都基本上接到了2万挺以上的订单,最少的一个月随便哪家都能生产4000挺,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生产出过10000挺勃朗宁点30。

福克斯这次靠f.13走私进东印度的60挺点30全都是方面美军扔在欧洲的二手货,福克斯因为有了系列通用机枪,正打算什么时候甩出去用他们去换点其他东西呢,这不,全都给东印度了。

因为这些都是先期型号,本就有些瑕疵,就像连发射击,勃朗宁点30本就不容易控制,再加上后坐力大,手持射击基本打不准目标,放在地上打开支撑架才好那么一点,但是初次使用的土著显然是毫无经验,都把自己人给打死了。

信鸽很准确的找到了简杜杰所在的工场,直接落在了养鸽人的桌子上,一下一下地啄着桌子上特制的面包粒,顺从地由着走过来的养鸽人解开它腿上的信筒,将条子展开查看上边的内容。

“上面说战车队可以行动了。”养鸽人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报告给了简杜杰,末了加上一句:“会不会早了点?”

“出门在外,不信我们自己人还能相信谁?如果艾哈迈德那些土著不知道我们的密语的话,我们没有第二个选项,不是可以行动了么?出发吧。”简杜杰拄着文明棍点了点硬化的工场地面,淡淡地说道。

看着同样是一群白人的坦克驾驶成员一一钻进坦克,开始给发动机预热,顿时工场内轰隆隆地响起了一阵强烈的马达声,同时工场也开启了自己的机器,并把效率调到最高的位置上,意图能发出最大的声音尽可能的掩盖住坦克马达的声音。

对于坦克群怎么上街又要尽可能的掩盖争相,华人示威者们狠下来心来准备给人已经不算多的外城街上开上两炮,以造成更大的骚乱掩护他们的行动。

f.13运输机队有几个箱子里面装了一些老沙皇俄国的迫击炮,权当废物处理掉的,但都能打响,所以也算不得废物。

富兰克林在的时候让一个人负责教他们怎么操作,那个人也是个白人,一顿瞎比划后就跟着富兰克林上飞机回去了,留下简杜杰一众人一脸蒙圈地在原地整理消化还没理解的操作内容。

实战就是最好的操作了,几名华人摸索着试着发射了几枚空包弹,看起来没多大问题后,实弹开始装填,随着一声声“咣咣”的发射声,几枚高爆弹就划着抛物线往目标街道飞去。

状态提示:242 简德事变(7)--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