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超级科技强国>第二百九十一章 事件余波B-24的闹剧

珍珠港事件,犹如点燃了一座火山,将美洲之王从高高的观火台上,一把火烧到了屁股,直接跳下山头,扑进了二战的巨大火坑中。

“大家伙出笼了。”

一大早处理了一些政务,张蜀生就不自觉地回味起‘昨夜’的夜袭,因为时差的缘故,汉京时间已经是第三天了,可灾难之夜的一幕幕爽快场景,还在他脑海中回放。

从头到尾,他亲眼目睹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最终陨落,之前逃过一劫的航空母舰和大型战列舰在最后的灾难之夜,尽数被中国夜袭机群送入了海底喂鲨鱼,连打捞起来回炉都不行。

中国特混舰队在这场见不得光的战争中,动用了诸多先进武器和装备,作战思路也与传统的舰队攻防战迥异。

武器的舰船方面,新式航母大楚号和大燕号的首次大洋出征,检验了中国新造航母的远洋能力,期间遭遇的各种复杂海况都证明了‘战国级’中型航空母舰是有能力在未来二战海上主战场扮演更重要角se的。除了航母,大型的青海湖级运输补给舰,新造西南级多用途巡洋舰,部表现优异,在航行与抗波能力和实战检验上都表现出se。

除了新造舰船,其他新式装备也表现非常突出。

海鹰前线侦察机/雷达侦察机,更换了新式雷达的‘天隼’雷达预jing机,新式的’铁幕7电子战干扰机,加大航程的舰载机,现役最强大的舰载多用途轰炸机,大中型红外夜视装备,无线电制导炸弹,最新的水平轰炸技术,都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和潜力。

这些武器,单从技术角度来看,并不算是非常先进,至少,美国,德国,英国,i本都有类似的少量装备进入现役,或者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尤其是美国人,即将大规模量产的多种装备,xing能都不比中国这一批装备差太多。

比如b-29战略轰炸机,美国人的月产能力已经在呈现梯度xing地暴涨,预计到明年早些时候,就能形成一个足够庞大的战略轰炸机机群。”没想到,这一次倒是让i本人背了一个天大的黑锅。”

想到情报部门截获的那封山本五十六发回i本的电报,张蜀生就不禁觉得好笑。

山本五十六在电报上说“……幸不辱命,天佑大和……取得史无前例之伟大胜利……近乎全歼美太平洋舰队……由于计划的周密,加上指挥官的审时度势,中国‘黄雀行动’这一富有冒险se彩的偷袭行动,最终被i本人这面大旗挡了下来了,成为了一个短暂地被掩埋起来的秘密。而即便山本五十六猜到了中国人的参与,但骑虎难下的他,是无论如何不会把这件事情透露出去,即便是回国内,i本国内也仅会有少数几人知晓这件机密。

不为别的,只因为,i本z fu,需要这样一场完美的胜利,不会允许它被掺入任何沙子。这正中张蜀生的下怀。

i本人看似取得了令整个大和民族疯狂,甚至是亿万人同欢庆的巨大胜利,实际上,美国人真正的损失,反而都是中国特混舰队造成的。

纵观太平洋舰队的重大损失,i本联合舰队主要的战果集中在瓦胡岛上空的中后期空战,港口与地面设施,少量大型战舰与多数中小型舰船上,在人员杀伤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而中国特混舰队主要的战果则显著的多,美军珍珠港内几艘大型战舰被彻底击毁,数百万桶的巨型油库群被炸,前后近乎9艘航空母舰全部成为中国‘jing确轰炸’下的牺牲品。

珍珠港内的战舰,吃亏在静止,无法移动,遭到了集群式的水平轰炸。而在战后第二天,被世界媒体统称为’夏威夷灾难之夜’的这个偷袭夜晚,美军的主力舰只则基本是被载有红外系统的战机,俯冲jing确轰炸和鱼雷命中。

中国特混舰队有预谋地加入,几乎把珍珠港变成了一个美国人的死局,并且最终成功‘协助’i本人,把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送入太平洋喂鱼。

张蜀生非常清楚,以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来看,如果没有中国的加入,这一次珍珠港事件,哪怕i军的联合舰队规模远超原本的历史,但依然会重演仅仅只是‘挠一挠虎皮7的悲剧。

美军依然会找到最好的开战借口,而太平洋舰队的实际战力又不会太受损。

张蜀生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没有自己主导中国掺一手,接下来的半年,宣战后的美国z fu,就会挥舞着美元,开启最终的战争机器,生产越来越多的战舰和飞机,坦克大炮,然后把美军送到欧洲战场,送到亚洲战场,送到太平洋战场。然后和i本人争夺太平洋岛屿……但这一次,太平洋舰队近乎全灭的态势,哪怕是美国人再暴跳如雷,也必须将太平洋战争的发起时间,推迟到明年年中,甚至更晚。

一艘战舰只需要数枚重磅航空炸弹或者鱼雷的直接命中,就能沉人大海,但造出来却需要最少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而且,如此庞大的损失,尤其是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舰员的损失,更加让美国人痛入骨髓。

美国人加入战争,并且成为战争的主导一方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张蜀生却能让这个对手,受到更多的阻力,而不是像前世一样,开动战争机器,挥舞着美元,然后依靠一大群手持星条旗大踏步前进的美利坚勇士去收割战争果实,并一举夺下两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国运。

重生以前,张蜀生的感受还不是那么深,在那时候看来,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一章 事件余波B-24的闹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