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超级科技强国>第三百四十三章 张蜀生要“上战场”

中国,汉京山,张蜀生的办公室。

海参崴的‘灭鼠之夜’行动已经过去几天了,为了防止瘟疫从地下向地面蔓延,在防化部队的指导下,配备了新式防化装备的172师官兵最终炸开一条条坑道,用了一周的时间,清扫了被毒气毒死在坑道中的i军。

i军的死状千奇百怪,不过大多呈现极度痛苦的模样,为了防止意外,清除部队统一使用了灭火器,一路前进一路烧,尤其是遇到i军的残骸,一律浇上油然后集中在原地高温灼烧后再行处理。

“委员长,这次毒气的实战效果非常好,来自行动部队和专家的报告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海参崴这次小规模的毒气实战使用,为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i后一旦遭遇毒气战,我们就有了更大的把握。

毒气虽然是在一战最先使用的,但实战证明,这种武器还是最适合在较为封闭,人烟较为密集的地方,比如城市,军营,地下坑道使用。”

总参谋长蒋百里很清楚,毒气弹这东西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用它杀敌,敌人也可以用来杀伤你,而这个时候,谁掌握的剑更锋利,出剑更狠,速度更快,就能以攻对攻最大地削弱对手的毒气战实力。

德国人在苏联列宁格勒的那一次大规模城市毒气战为苏联人带来巨大灾害的同时,也向世界宣布了毒气战大规模用于战争,并取得重大战果的开始。

而中国的这次海参崴行动,则是毒气第一次被用于战地特种行动。

“是啊,我们的毒气储备是世界第一,在1942年已经超过了德国人,技术也远比其他国家先进。不论是谁想和我们打毒气战,我们都不怕。不过,这也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使用,要有通盘考虑。”

张蜀生对这次小规模毒气战还是非常满意的。

中国要拥有储量庞大,技术先进的毒气,是在西南时期就定下来的策略。拥有战略武器与战略反制手段,是张蜀生一直为自己为中国立下的安身立命之道。

生化武器和核武器,这是近百年时间内,地球人类能够拥有的最大规模杀伤力武器,目前来看,中国在毒气和核武器上都遥遥领先世界,可谓是拥有两种可以将敌人送入无葬身之地的杀手锏武器。

然而,中国却无法像德国人一样,不管不顾地大规模杀伤敌[**]民,至少在没有绝对的理由前,大规模屠杀或者大规模虐杀其他国家的军民,是非常不值得的。

中国的目标不是一城一地,而是要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实现对整个地球的霸主式统一。这是张蜀生在地球阶段的终极目标,是无论如何必须要实现的。

试想,目前中国实际的控制区不过包括:中国,附属岛屿,东南亚部分地区,苏联部分地区。

如果大规模使用毒气,那么以后,庞大的苏联国土,欧洲,甚至是其他地方,是不是要一一用战略武器推过去呢?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别说现在的战略武器存量,就是再乘以十倍都做不到。

何况,如果把这些原本肥沃无比,适合人们居住、生活与生产的地方,全部搞得永久xing不可居住使用,那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

所以,战略武器要使用,也必将会规模化使用,但绝不是现在。

中国要的是一个统一强大的世界,而不是被毒气和核武器弄得千疮百孔的地球。只有恩威并施,文武并用才能将这个远大的梦想实现。

蒋百里非常认可地点点头,说道,“是啊,至少目前来看,传统战争还是战争的主流。不过我们倒是要提防i军可能使用毒气报复我们。”

“报复?那就更好了,我们正愁没有机会对他们进行大规模毁灭攻击呢。不过,i本人虽然惨无人道,但行事还是很jing明的,鬼子权衡得失后,恐怕在前线使用毒气弹的想法都不敢有。他们和我们都清楚一个事实,i本离中国实在是太近了。

目前来看,对i本展开毁灭xing进攻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却具备了战略空袭的条件。”

张蜀生不禁想起原本历史上,美军在消灭了i军的海上主力后,使用超大规模的海军航空兵部队,空袭i本本土,再辅以两颗原子弹才最终让i本人投降。

而如今,眼看远东地区八万平方公里的滨海区的战斗即将进入收官阶段,双方都在进行最后的厮杀。

他也就免不得动起了空袭i本本土的心思。

说到底,i本是跨海作战,而中国拥有大批可以空袭i本本土的飞机,在这个雷达并不发达的时代,正如原本历史上经常被美军空袭本土一样,i军很难二十四小时提防中国的空袭。

美军当年能够从西南的成都等地空袭i本本土,如今中国离i本最近的地方不过5、600公里,自然是有充分条件发起跨海大空袭的。

“嗯,我们的计划是全力夺取远东滨海地区的胜利后,在解决朝鲜问题的同时,再发起大规模的战略空袭。

目前空军远东战区和东北战区的压力也非常大,尤其是东北战区,既要拱卫东北和整个环渤海地区,还要支援远东战区。而远东战区的责任也一点不轻,在东北战区的支持下,要对付美i苏三方的联合空军。

目前来看,我们和美i苏三方的空军整体实力,在数量上,同盟国占优,在综合比对上,我们占优。但要保证滨海地区的制空权,就必须集中全力,使得我们暂时无法发动对i本土的战略空袭。”

蒋百里有些无奈地说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三章 张蜀生要“上战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