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明末阴雄>第235章 擅长偷袭的彭友谟(两章合起4000字)

然而,明军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根本不与他们说话,直接开始对着投降的士兵们动刀子,张发位于坑道后面,没有第一时间被斩杀,看到这幅情景,身为老兵他的知道,这些明军是要置他们于死地啊。

其实他想的没错,这一支彭友谟麾下明军,原本的计划就是杀光坑道内的叛军,加上他们本身就擅长火器,可以利用火药,将整个坑道炸毁,然后在友军的接应下安然退去。

张发还是想活的,跪在地上连连求饶“诸位大人饶命啊,小的愿降!小的愿降!只要大人们能放小的一条生路,小的甘愿为各位大人做牛做马!”

然而这一批明军就像是聋了一样,完全不搭理张发,继续有条不紊的砍杀着他前面跪在地上的降兵……

耿仲明这边,得知明军居然敢出城偷袭,而且带队的还是昨天偷袭他们,然后逃入莱州城的彭友谟,顿时火冒三丈,立马率领兵马朝着彭友谟的位置杀去。

彭友谟带出城的兵马不多,只有千人出头,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是精锐骑兵,莱州城内的战马不少,徐从治下令调拨给他不少,于是他的骑兵们才重新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和步兵们用的鸟铳不同,这些骑兵用的都是三眼铳,同时也是关宁军大量装备的火器,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点燃引线,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三眼铳缺点不少,比如装填特别慢,有效射程还不到鸟铳的三分之一,无法瞄准等等,但是他有着一个巨大的优点,近距离内能够短时间内打出三发弹丸,非常适合骑兵使用。

在接敌前的那一段距离,大规模的使用已经装填好的三眼铳,能够打出大量的火力,对敌人造成不晓得杀伤,并且能够打算阵型,然后换上冷兵器与敌人短兵相接。

彭友谟这次突袭,不光是为了毁掉快要凿到城墙下的坑道,还准备夺火炮,所以就选择了这一座存放火炮的大营。

这座大营驻守大部分都是新兵,其余的都是炮兵,在彭友谟的曲奇饼突袭之下,根本没法抵挡。

仅仅第一波的三眼铳,就干掉了两成的士兵,其余也被打的四处逃窜,甚至自相践踏,死伤惨重,整个营地一片混乱。

彭友谟也没有全力追击,这次突袭的目的就是为了毁掉坑道,顺便夺取前一日没能带走的火炮,现在火炮已经到手,作战任务已经完成,将营地内没能逃走的叛军士兵斩杀一空,就留下一百多兵马接应进入坑道中的友军,其余兵马就带着火炮撤退了。

等耿仲明率领主力部队赶到的时候,彭友谟已经大摇大摆的离开了,现在去追击也无济于事,城头手军的火炮肯定会掩护他们撤退。

随即他又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就是那条挖掘了半个多月的隧道,明军这次出城,很可能不光是为了这座营地的大炮,那条隧道很可能也有危险。

于是急忙率军赶过去,火炮丢了就丢了,反正还有的是,坑道要是被毁坏了,这半个多月来就白忙活了。

就在此时,一场意外突然发生,东北角城墙外,“轰隆隆……轰隆隆……”连续的爆炸声突然想起,隔着老远就能够听到。

远远望去,只见碎石横飞,烟尘和火光冲天而起,待到烟尘删除,耿仲明看到,东北角的城墙被撕裂了一个三账款的口子,角落的“栖月楼”赫然崩塌。

原来,坑道中的百总张发,看到明军打算将他们赶尽杀绝,内心也激起来血性,好,既然你们不打算给我生路,那你们也别想活着出去,大家就一块死算了,于是点燃了准备用来炸开城墙的六千斤火药,进入坑道的明军和张发等人,随着火药的爆炸声粉身碎骨,是真正意义上的粉身碎骨,连一块完整的肢体都找不到。

此时,耿仲明顿时从愤怒转为喜悦,原以为坑道会被明军毁掉,没想到张发这货这么有血性,居然这么不怕死的引爆了火药,看来当初自己没看走眼,关键时刻靠得住。

这么大的爆炸,他多半是不可能活下来了,想要嘉奖他也没辙,只能给他弟弟升升官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眼前需要做的事情,城墙已经被炸开了一段,当初的谋划就是为了炸开城墙,现在已经产生了结果,现在正是攻城的好时候,顺着城墙的缺口攻进去,难度可比攀爬四丈多高的完整城墙低多了。

随即,他高声吼叫道“城墙已经塌陷了,传本将本命,集中兵力全力攻城,先登者赏银千两,官升五级!”

随着传令兵们的离去,耿仲明麾下的兵马逐渐被集中到莱州城东北的位置,又一次规模浩大的攻城行动展开了。

城墙的缺口只有两丈宽,如果全部从缺口进攻,简直就是排队送人头,耿仲明可不会做这种傻事,所以这一次的攻击还同时在东和北两面城墙展开。

“砰砰砰……”守城的明军们也没有闲着,看着城外的叛军进城射程,各种口径的火炮也开始了怒吼,一排排实心炮弹向城外飞去,砸进密集的人群之中,经常是一发炮弹砸死好几人。

然而,这样的炮火,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如同不怕死亡一般前赴后继的抬着云梯冲向城墙,抵达城墙后顺着云梯


状态提示:第235章 擅长偷袭的彭友谟(两章合起4000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