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拜见骠骑大将军。”卢植出门后,双手合抱,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刘凡长揖施礼。
一连三揖,很有诚意。
作揖从周朝便始,属于周礼。
周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后世握手的礼仪逐渐取代揖礼,这也算一种文化的丢失。
因为揖礼比握手礼有太多的优点。
揖礼可以一代十,甚至代百,代千万。
握手礼身高与身体低者握手就是极大的不礼,甚至出现窘态。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
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握手时,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而揖礼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卢植连行三礼,不仅是因为刘凡位置骠骑大将军,更因为刘凡使他从牢中脱困,官复原职。
“卢尚书海内大儒,士人之望,折煞吾了。”刘凡回了一礼。
“请骠骑大将军入台理政。”卢植向刘凡请道。
这就是卢植,虽沉默寡言,却性情刚直,公私分明。
刘凡有权审查各地奏折,却无权批阅,批阅奏折,都是天子的权利。至于他看不看,刘凡也管不着。
许多奏折上上表的都是黄巾起义后,郡国的大致情况,还有一些向朝廷索要经费的。
从审查奏折上,刘凡就能感觉到许多官职阳奉阴违。光看这些奏折,根本不知晓天下事。
这一刻,让刘凡更坚定了心中的那项决定。
……
“汉室颓废,民不聊生,吾欲兴大义于天下,请诸公告知吾该怎么做?”
骠骑大将军府。荀攸,羊续,张钧,成为刘凡的入幕之宾之后,刘凡将他们请于一堂,一见面,就发问道。
“天下之乱,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无所不用其极,其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当谋杀其和党羽。此阴云除,天下大明。”张钧对刘凡一礼,愤恨的说道。
“想尽除之,何其难也。”刘凡叹了口气,摇头说道。他叹的不仅仅是十常侍,还有更多潜在因素。
这张均完全凭借一腔热血,嫉恶如仇,他在地方上为官,绝对是清明能干之吏,在朝堂上,很容易得罪人。
殊不知此时已经不是十常侍之乱那么简单了,就算十常侍被杀死,还有一座座大山,挡住大汉前进的道路。
“大将军应以民为本,黄巾起义时,从贼者大多数为食不果腹的百姓,若不安抚天下民众,恐怕黄巾再次会死灰复燃。”羊续一针见血的说道。
“官逼民反,朝廷早已没有光武帝时期的威严,许多政令下达地方,郡县不予执行,反而苛刻残暴。迫使因为无路可走的百姓揭竿而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若吾想鼎故革新,不知有几人支持?”刘凡依旧时重重一叹。
“鼎故革新,不知大将军要变革什么?”羊续疑问。
“公达有何言?”刘凡没有回答,而是问向荀攸。
“这是大汉最后的机会,大将军不把握住,将没有机会。若把握住,却有只有一丝机会。”荀攸起身,模棱两可的说道。
“公达知晓吾要说什么?”刘凡皱眉问道。
“吾不知,所以才说只有一丝机会。”荀攸摇头说道。
荀攸是智者,智者审时度势,他目光和别人不同。
荀攸的话,令刘凡心中没底,但荀攸接下来的话令刘凡心志坚定,只见他道:“高祖推翻暴秦,战胜项羽,也只有一丝机会,可是高祖成功了。”
这句话,让刘凡想到了刘备,一次次跌倒爬起,永不服输。输光了,抹去眼泪,从头再来。他本没有机会,但他也成功了。
“君子不怨天,不由人。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吾没有那种境界。不过治国有一点和治军一样,治国、治军最忌讳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刘凡坚定的说道。
天欲治,则而圣王出。天不欲治,则圣王不出。
天不生圣人和王者,难道就不能自己争取?先有人,才有圣王。
五百年必有王兴者,其间必有名世者。
难道这个预言中的五百年?就必须拘泥是五百年?他更看重这句话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勇于承担的精神。
刘凡迫不及待的想将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
天灾**已经降临数十年,他不想战乱再持续数十年。
“吾不知大将军所想,但吾鼎力支持大将军。”张钧郑重的说道。
“大将军不可操之过急,当号召朝中有志之士一同。”羊续对刘凡劝说道。
“嗯,吾只要一个机会,一个开启的机会,诸位可联络天下有志之士,与吾一起,共兴汉室。”刘凡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刘凡又等了十日,还没有等到贾诩到来。刘凡在猜测,贾诩是去了雁门。
但他任命为骠骑大将军的诏书已经传遍天下。贾诩没道理不知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