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叔,明天安排个助手给你认识。”苏敬贤推开写字楼办公室,对伏案工作的陈秉忠说道。
陈秉忠抬起头,诧异开口:“助手?”
苏敬贤点点头:“我表哥,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让他跟你学做事。不过你可以当他空气人,报馆工作一切照旧。”
“了解。”陈秉忠知会一声,“老板你安排就好。”
老板安排人手进公司并不稀奇,在这之前苏敬贤还让弟弟苏敬良在中港日报待过一段时间,只要不影响正常工作,陈秉忠自然没有异议。
“那我明天让他来见你。”苏敬贤说完转身往外走去,临出门又转过头补充一句,“对了,以后织造业的广告只做郑记的,做得越靓越好,明不明白?”
陈秉忠望着打开门回身看着自己的苏敬贤,眨眨眼:“明白。”
“很好。”苏敬贤笑笑,关上办公室的门,下楼驱车前往中环大华冰室。
郑云宏找上门,让他的儿子郑朋孝来中港日报做事,的确有些出乎苏敬贤意料。
饵才刚布下,鱼就迫不及待咬钩,看来那天在浅水湾别墅里的戏码还算不错,至少已经给郑云图留下一个虽然有生意头脑,却不通人情世故、胆小怕事的后生仔形象。
如果不是那天的温顺表现,郑云宏固然同样会拿钱出来,但却绝不会这么快就放下戒心,急不可耐派儿子先来报馆打头阵。
一个差几个月才过二十岁生日的小年轻,当然不会被生意场上博了几十年的郑家老大放在眼里。
苏敬贤脚踩油门,盯着前方路面,嘴角露出嘲讽之色:“当我砧板鱼肉?我就先煲一锅汤,把你整个郑记都炖进去!”
来到大华冰室楼下,苏敬贤从车里取出一份文件,下车后踩着木制楼梯上到冰室二楼,径直来到一处隔间。
“不好意思朱律师,久等了。”拉开椅子,苏敬贤坐下后,冲着对面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的青年律师朱书位点头示意。
第一次和这位青年律师打交道,是在中港日报需要公证的时候,鬼妹梁嘉茵介绍他给苏敬贤认识,还省去了五百块的公证费。
那时候,在朱书位眼中,苏敬贤只不过是个异想天开的年轻人,他作为一名律师,平日里少不了读书看报,当然知道做一份对开大报对目前报刊业环境来说有多困难,所以就算帮苏敬贤公证完报刊事宜,朱书位依旧丁点也不看好他的中港日报。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只用了短短月余时间,中港日报的销量居然一路上升,澳门新花园比武一事更是将其推到顶峰,连替孙、郑两位拳师做生死状公证的律师朱书位,都想不到会造成那么大的轰动,次日中港日报发行量三十万份更是堪称报刊业奇迹。
如今再见,苏敬贤已经不用鬼妹搭桥引线,只派了一名报馆员工,连律师楼都不用去,就可以约见他这位旁人眼中年轻有为的华人律师。
“不紧要,苏先生,我也刚刚到这里没多久。”纷乱的念头在朱书位脑海中一闪而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微笑看着对面的苏敬贤,声音醇和,“不知道这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苏敬贤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将手里的文件袋放在桌上,盯着朱书位开口道:“朱律师可能也听说过,前两天我报馆被人放火这件事吧?”
见朱书位点头,苏敬贤又继续出声:“中港日报被人放火,损失惨重,我现在把新的办公地开在中环,因为资金原因,重建厂房收了一家织造公司二十万现金,我也承诺会分报馆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出来给他们。不过我在香港大学还没有学到这方面的课程,所以特意咨询你,希望朱律师可以给点意见我。”
虽然有些疑惑为什么苏敬贤不从银行借钱,而是宁愿出售股份,不过朱书位却还是稍稍思索后给出专业解答。
“来之前我查过苏先生的中港日报,这份报纸现在应该还没有发行股票?”得到苏敬贤的肯定回答后,朱书位点一点头,快速回答道,“即是话不算收购,只能按出售股份处理。按照现行的法律,这件事其实都很简单,只要苏先生草拟一份股份转让合同,名义可以是报馆和织造公司,也可以是个人之间的转让,双方在合同上签字公证后就可以生效,如果以后有其他问题,可以协商解决或者去法院裁决。”
苏敬贤低头笑笑,舔了舔嘴唇:“其实我是想问,这些手续一路办下来,需要多长时间能搞掂?”
“一切手续齐全的情况下,工商署审批最快两个工作周,最慢一个工作月,不会超过二十二天。”朱书位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工作周和工作月这种制度是二十世纪十年代末被国际劳工会议所承认,即八小时工作制,虽然现在香港百分之九十九的工厂并没有明确奉行这一制度,但朱书位身为律师,言辞间当然使用官方语言。
“一个月。”苏敬贤闻言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后抬头望着朱书位,“如果我想多拖一段时间,有冇可能?”
“拖?”朱书位皱皱眉头,忍不住出言提醒道,“其实苏先生你要是不想出售股份,完全可以用中港日报的名义去银行借钱,二十万对中港日报来说应该很轻松就能筹到。”
“我就是要让人以为我真的会拿股份出来,况且去银行借钱是要还的嘛!朱律师是聪明人,你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苏敬贤眼中露出笑意,指了指桌上的文件袋,“我新成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