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鹿城在听完法正的汇报之后,脸上倒也没有流露出多少忧虑。
更别说吴三桂的实力相对较弱,就算尽起大军,自己也不怎么怕他,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此次大战的关键并不在吴三桂身上,反而是刘璋和孟知祥的态度。
这里面刘璋是最有可能出兵的,毕竟十五万大军就摆在武阳县边境,指望他按兵不动,也不可能。
至于孟知祥,态度就模糊多了,既没有说出兵,但也没说不出兵。
鹿城看得清楚,这次困局的根源是刘璋,如果没有这十五万大军摆在边境,借吴三桂个胆子,他也不敢攻击犍为郡。
但想要破局,却不能从刘璋身上找,只能去找实力相对较弱的吴三桂。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共识,对于这一点,刘璋明白,孟知祥和吴三桂同样明白。
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对付吴三桂了。
想到这,鹿城直接是将庞统招到了议事厅,至于徐庶,现在已经远赴南广县坐镇。
庞统来的很快,鹿城在招呼他落座之后,也没废话,率先开口问道:“想必士元已经得知了此战的局势,以士元之见,应当如何?”
“臣以为当前最主要的还是找到破局之机,臣有一策,可破此局。”庞统想了想,开口回道。
“哦?愿闻其详。”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鹿城也大体知道了庞统担如果觉得不可为,他会直接告诉你,绝不会故弄玄虚,所以此时的鹿城还是颇为期待的。
“主公可还记得当初对付吴三桂时所采取的策略?”
“你是说掠夺人口,然后趁机削弱他的发展潜力?”
“主公英明,在当时的状况底下,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但如今形势逆转,吴三桂已经有了决一死战之心,这种办法却不可行了,只能另辟蹊径。
臣建议主公立刻攻打吴三桂!”
“立刻攻打?”语不惊人死不休,鹿城完全没有想到庞统会如此说,现在天气寒冷,再加上道路泥泞不堪,物资运输起来极不方便。
现在去攻打,可不是个好时期啊,打仗不是儿戏,主动进攻和被动防御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果吴三桂选择在此时率军来攻,鹿城绝对会举双手欢迎。
孤军深入到敌区,在物资没有保证的情况底下,这相当于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找不痛快。
鹿城在前世曾经看到过一则笑话,问战争有没有什么外挂,答案是有,那就是苏俄的冬天。
这虽是玩笑之语,但也从侧面反应出了天气的重要性。
古人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气从古至今都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不过既然庞统已经说了,鹿城也想听听他的解释。
另一边,庞统在观察到鹿城脸上的疑惑之时,并没有急着解释,转而反问道:“主公觉得益州的天气如何?”
“士元可是说的气温?益州为天府之国,气温倒是适中。”鹿城之前在选择益州作为根基的时候,曾经对益州的天气进行过研究。
益州位于亚热带范围,因地貌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气候类型。
全年平均气温在14—1,即便是最为寒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只有3—8c,之所以会感到寒冷,还是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工业,温室效应不显,气温比前世要低上几度。
这几天也都在零度左右徘徊。
不过在经过庞统的提醒之后,鹿城瞬间便明白了过来。
说到底,还是这场大雪影响到了自己的判断,这场雪一直下了五天,再加上雪后的天气要比平时更冷一些,所以从潜意识里,就觉得这不是一个出兵的时机。
但反过来去想,既然自己觉得这不是一个出兵的好时机,那其他人,包括刘璋、吴三桂,是否也同样有这种认知?
如果操作得当,甚至还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时抬头看着一脸平静的庞统,鹿城心里也有些感慨,在理性思考这一块,自己的确是不如他。
很多时候,人都会陷入一个思维怪圈,看到某件事情,就下意识地觉得不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上的惰性。
觉得不行之后,却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行,或者反过来去质疑,难道真的不行吗?
不喜欢多去思考,同时也不喜欢反思,有些时候,这种思想上的惰性反而比身体上的惰性还要可怕。
不得不说,庞统的提议的确是打动了自己,如今积雪正在逐渐融化,气温还将持续冷下去。
这的确很迷惑人,但最多再过十几天,路况就将得到改善,只要不是那种泥泞不堪的“水泥地”,物资运输起来就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深吸了一口气,鹿城也是由衷地夸赞道:“士元大才!”
对于鹿城的夸赞,庞统也是连忙拱手,行礼之后,有些半开玩笑地说道:“这场大雪来的正是时候啊,说不定还帮了我们大忙。”
“士元所言极是,如今我倒希望这雪能够多下几天!”
一声轻笑之后,两人又继续讨论了一番,接下来就是如何去谋划了。
此战的关键还是出其不意,在别人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出兵,而且必须要快,最多要在一个星期之内解决战斗。
所以光靠张辽的那点兵力肯定是不行的,鹿城在和庞统商讨之后,决定将五千名怨军派到南广县。
但也不能打草惊蛇,五千人可不是个小数目,若是大摇大摆地过去,这就相当于是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