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雄秦崛起>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

九月之初,即便大秦有六十万青壮以士卒的身份在外保卫疆域,然而大秦今年的粮食收成亦是不错。

正逢战事,大秦内部即便是东宫商署也是停止了粮食买卖,大秦官府在征收完粮食赋税之后,又是向民间借粮,用来弥补战事造成的府库亏损。

当新粮陆续抵达前线主战场的粮仓之时,各地的大秦守将亦是安下心来,旋即无论是荆地,亦或者是北境、中境各路兵马,对于联军更趋向于守势。

联军之中的有识之士,似齐公子田忌,吴将伯丕,以及韩谋臣张开地之流,皆是看穿了秦国此种态度的用意。

“秦国乃是本土戍守疆域,粮食即便是消耗,某等未打入秦国本土之前,亦是能够很快补齐!”

“反观联军之中,伐秦兵力多达百万,其中远征秦国之诸侯更是大有人在,某等补齐战备粮食则远不如秦国便捷。”

“秦国此举,看来是打算借以入冬天时而疲敝联军,使联军后继乏力,无力攻秦!”

诚然,大秦的确是这般意图,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兵法的上上之乘,亦是最为稳妥的守土办法。

即便是看穿了秦国的这个意图,齐盟伐秦的六国态度也是各有不同。

似韩国,大战将起的时候被秦国先发制人夺取了西境十几座城邑损失钱粮无数,但韩国并吞郑地之后,申不亥便是在韩国推行更为强度的新法,土地疆域广阔且数年粮食收成充裕,足以支撑得起韩国对秦国的战事消耗。

再者就是像鲁国和燕国,此二国对伐秦之事并不热衷,齐盟伐秦本就是象征性的各派出五万兵马,其粮草消耗除了本国负担一部分,大多是齐国承担。

鲁国和燕**中亦是不乏明眼的谋士,听闻秦军打算在冬岁固守之前,亦是抓紧时间向齐国催粮,亦是早早的准备了干粮,见其打算应该是见到联军粮食告罄难继,便是撤兵返回本国去。

至于楚国,和韩国得处境略同,和秦国接壤,几乎是等同于本土作战,粮食消耗也不是难以承受的负担。

诸侯列国之中对于军粮之运输最为完善的并非是齐国或者魏国,也并非是秦国,而是吴国。

吴国的粮食运输体系乃是由大将军孙长卿一手策划的,这位大将军虽然是善用奇兵,然而却是知晓奇兵不过只是辅战罢了,真正的战场胜负还是取决于双方国力人力物力的差距。

从未听闻过一个蕞尔小国能够干翻一个千乘大国便是这个道理。

于是信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孙长卿尤其重视军粮的运输,当日伯丕因为江水暴涨而判断己方会断粮二十余日是杞人忧天了。

不过只耽误了三日,吴国便是将送上来了军粮,这也是让伯丕未向楚国借半点粮食。

伯丕认为,自从吴国吞并了越地之后,粮食便是从未断缺过,此番亦是不例外,故而伯丕也并不急切,毕竟吴国后方还有吴王和那伍员筹措粮食与管理后勤辎重的运输。

说到底,还是伯丕并不担心缺粮这种【非战之罪】。

最为急迫的应该就是齐人了,齐国虽然是富庶,但是也架不住数十万士卒的口啊,齐盟伐秦便是以齐国为主导的,除了吴楚韩三国,似燕鲁军队的军粮都是齐国负担的。

若仅仅是三十万张口,依据齐国的富庶必定是能够承担得起的,毕竟当年吕氏齐国便是九合诸侯睥睨天下皆是由齐国出粮的,但是此番征讨秦国,距离齐国本土有着数千里之遥,以至于从齐国运到前线战场之上一石粮食,途中便是至少需要消耗十石粮食……有时候甚至是十五石、二十石也未必没有可能!

如是可想而知,单单是军粮之上的负担便是让齐国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当今之计务必是要打进秦国本土,以战养战!”田忌如是决断道,然而方城山的雄伟田忌也是见到的,虽然是之前数次战场上大败秦军,然则关于天时地利上的劣势,也绝非是凭借人力便是能够抹平差距的!

方城山纵深也是有着百里,尤其是山中地势极为复杂,善于修建关塞的秦人亦是在方城山之中依据地利之势修炼了连绵起伏的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便是方城山了!

因此田忌也是派遣兵马强攻方城山数次,却是发现方城山如同铁桶一块,即便是齐鲁联军时近浑身解数,然而那驻守方城山的秦军就像是充耳不闻一般,绝不出关应战。

见着这般似乌龟又似刺猬的办法亦是让齐鲁联军赶到头疼,不久又是有消息传来,言明秦国北境兵马大增,韩军主动的优势再度荡然无存,秦国北境兵马甚至是展开了对驻守在汜水关韩军的反击。

转眼到了十月,天气已经是转寒了,早晨起来已经是发现路边的草垛上蒙起来了一层薄薄的白霜,齐军伐秦的时候尚还是炎炎夏日,带过来的衣裳皆是单薄的夏衣,天气陡然变寒冷,这些夜间都是被冻醒的齐鲁士卒自然是无精打采,攻打起来方城山已经是后继乏力。

田忌见状,终是败兴而归,随即便是吩咐大军由攻势渐渐转变为守势,若是秦军不出击,便只派遣小股部队进行佯攻,同时也是削减军中的部分口粮,用来弥补押送过来冬衣的齐国后勤亏空。

至于荆地的局势则要比中境或者北境因为天时而渐渐偃旗息鼓热闹太多,因为大江不似大河,冬日并不会因为寒冷而结冰,但是大江的水位也是下降的太过利害,伯丕下令在大江之上铺


状态提示:第六百九十七章 冬岁之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