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达人秀>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这条鲶鱼

当然,这并不是说,崇祯不认可那个朱由检的做法,只是觉得他,操之过急,将每个阶段的紧要之物忽略了,分不清主次,忽视了事情的轻重缓急。

这一刻,崇祯漆黑的眸子李光芒闪动,暗自有一些庆幸,还好自己不同于那个朱由检,不仅仅是因为不再缺钱,着手点也不一样,那就是,自己更加侧重于军权,更加的侧重启用中立性质的文官武将。

即便是重新启用的东林党占据着大多数,但其中也是以正直、耿直、能干之辈居多,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胡乱启用,不是为了清除魏党启用而启用。

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如今的京城之内,不仅锦衣卫和东厂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些禁卫军的大半,也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或是由自己的心腹统帅,亦或是马祥麟,也就是秦良玉的儿子,这类的人带领,乃是远离京城的将领,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还没有朋党的性质。

自然而然地,自己的安全得到了绝对的保证,再想进行一些改革,哪怕是触犯到一些权贵的利益,也无惧他们,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这些话语看似很多,却不过是在崇祯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看着还在喋喋不休的王在晋,卖弄的味道越来越浓郁,就忍不住地微微蹙眉,颇为不耐烦地将其打断。

“哎~我说王尚书,你负责的是刑部,关于魏党的事情,你们刑部处理的怎么样了?有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听这些话,不管是王在晋,还是其他人,都是微微一愣,谁也没有想到,皇上突然将话题转移到了“逆党”的事情上,前者还来不及回答,却被崇祯给打断了。

“哦,对了,王尚书,朕这里有一份奏折,就是弹劾你的....”

说话之间,崇祯信手拿起了旁边的一份奏折,在空中晃了晃,漠然的看着王在晋,脸上现出丝丝冷意,进而继续说道:“有人向刑部举报,惠安伯张庆臻擅改敕书,依据旧例,督京营者,不辖巡捕军,他却将其改成了敕有‘兼辖捕营’之语,你不仅不彻查,还予以包庇,掩盖真相,王在晋,你说你该当何罪?”

“微臣知罪,听凭皇上处罚!”

王在晋山呼一句,“扑通”一声,整个人已经跪倒在地,身体都在微微抖动,害怕的额头布满冷汗,伏在地上。

此时此刻,听到皇上再次追问魏党审理的事情,兵部尚书霍维华也跟着极其紧张起来,别人或许不知道,他自己心里却很清楚,和崔呈秀一样,也是魏忠贤的谋主。

“逆党”一天还未定案,他的内心一日就无法平静,与魏忠贤的那些往来,根本不可能永远隐瞒下去,迟早会东窗事,被锦衣卫或东厂翻出来。

到时候,以皇上目前对“逆党”的憎恨程度,他的下场可想而知,丢官罢职都是轻的。

尤其是天启年间,每次陈奏,奏折的开端,必先是对魏忠贤的一番歌颂与吹捧。

“好啦,王在晋,你起来吧....”

崇祯淡淡说了一句的同时,更是一摆手,满脸的不耐烦之色,进而补充道:“现在看来,你不适合刑部尚书一职了,朕也不会要你的小命,先回去吧,至于具体怎样的惩处,就在府里等着。”

“是,皇上...”

王在晋站了起来,躬身行了一礼,唯唯诺诺地回了一句话之后,随即就谨小慎微的退了出去。

这个时候,就像是四川变脸一般,崇祯又换了一副模样,一脸的微笑致意,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生一般。

“各位爱卿,朕知道,你们之中的许多人,并不赞成那样做,与林丹汗结盟,即便是要结盟,也不应该给予那样的允诺,让林丹汗收回辽河套的失地,无异于养虎为患,我大明不仅没有好处,还未花费大笔的钱粮,以及牺牲许多的兵卒性命。”

虽没有人出声,但看到他们微微点头,一副正是如此的模样,皇上你不是挺清楚,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断呢?

崇祯再次一笑,却多了几分凝重,成竹在胸的那种自信开始弥漫,越来越浓郁。

“不错,从表面上来看,帮助林丹汗收回辽河套,于我大明没有任何好处,非常的吃亏,还是在养虎为患,让林丹汗趁势做大,将会成为朝廷的又一大祸患,但你们有没有想过?”

“一旦林丹汗西迁成功,宣府以外的草原以及河套,将会落入他的手中。到时候,宣府、大同和陕西的边境,将会彻底暴露在林丹汗的铁蹄之下。”

“九边之中,相比于辽东镇和蓟州镇都有重兵驻守,经过这些年的展,少有战事,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昌平镇的驻军要少得多,城防也要更加的松弛。”

渐渐地,那些秉持着反对态度的大臣生转变,神色变得极为郑重起来,他们之中虽少有统领军队,不谙兵事,但也明白一个道理,其他几个的边镇的关口年久失修,很难挡住蒙古铁骑。

否则,也不会以所谓的“市赏”,安抚卜失兔的那些蒙古部落,对于大明相对友好,野心要小得多,不像林丹汗与皇太极,有称雄之意。

宣府、大同、太原、延绥等边镇的关口之所以年久失修,军备松弛,原因很简单,以前的时候,朝廷的军费,绝大多数都用到了辽东。

没有大笔的钱粮的投入,怎么修建坚固的城池,又哪来的宁锦防线?

在众人的心情沉重之时,明白了皇上的良苦用


状态提示:第一百六十八章 林丹汗这条鲶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