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索姆索纳斯的拉锯战,以交战双方平均每天互换两次角色的频率持续了四天。由于前线部队蒙受了极为沉重的伤亡,魏斯麾下的洛林预备部队终于接到了补充到一线的指令。
索姆索纳斯战场的伤亡数据,魏斯看得心惊肉跳。这样的拉锯战不是看起来那样简简单单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攻方将守军逐出阵地,而后守军又趁夜夺回阵地。无论进攻还是反击,都伴随着可怖的炮火和轰炸。一方要拿下阵地,通常需要将驻守在阵地上的敌方军队消灭大半,而被击败的一方在在撤退途中,还要蒙受不少损失。
在这场战役中,联邦军队在漫长的防线上采取了弹性防御策略,索姆索纳斯城的防御最初也是遵循这种方式,但由于城区的面积不大,防御的纵深较小,弹性防御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的突出。在双方的角逐变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每一场交锋过后,阵地上几乎到处都是阵亡者的遗骸。
这场战役的前线指挥权名义上掌握在三人委员会手里,实际上空军归空军管、陆军归陆军管,魏斯负责调度预备部队以及保障辎重补给——这是一项非常沉重的任务。诺曼人已经通过上一场战争领会到了游击作战的精髓,并将其加以改良,这使得联邦军从战争一开始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在各条战线上,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补给和物资囤积点就会遭到敌方游击力量的破坏。联邦军在己方的领土上作战,反而时常面临着被动的境地。很显然,在正规军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预备部队和民众的力量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扰。魏斯对此心知肚明,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保护己方补给线以及众生战术据点上。
遵照三人委员会的决议,魏斯将六个营的预备部队派上前线,而他依然坐镇后方,没有随队前往。这些预备部队,是洛林人最好的预备营,其中五个获得了猎兵营的荣誉称号。他们在前期的作战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尽管只是预备部队,作战实力还没办法跟一线部队相提并论,更不消说跟诺曼人的精锐部队媲美,但两军交战已久,参战部队在持续的拉锯和争夺中已经消耗了相当一部分力量和精力。
投入战场后,这些预备部队利用自身对环境的熟悉以及战前预设的秘密路径,迅速突入诺曼军队占领下的索姆索纳斯城区。城区面积不大,但部署成千上万的军队不成问题。碍于对方的重型武器以及空军部队的轰炸,给密集堆切的部队带来巨大杀伤,双方还是有意限制了驻防部队的数量。这几日来,联邦军方面单次投入索姆索纳斯战场的兵力最多时达到了一个师,后来逐渐削减到了半数兵力,也就是说,每次反击大约投入两到三个团,而他们所面对的诺曼人,除了初次进攻时投入大量兵力,之后无论是固守还是反击,每一次投入兵力不超过两个团。只有在战斗最为关键的时候,才会调动机动预备队增员前线,那时候可能会达到四个团,但通常也不超过一万人。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战场上的伤亡还是相当惊人。仅仅一个晚上,魏斯便得到消息,参战的六个预备营伤亡超过六成,一多半的部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余下的也是在苦苦支撑。在详细了解过当晚战斗经过后,他意识到如此沉重的伤亡不是因为指挥或是战斗环节出了问题,而是一种可怕的常态,这让他脑海里蹦出一个词:绞肉机。
人们惯用“绞肉机”来形容惨烈持续的战斗,上一场战争中,奥城即是恶名昭彰的绞肉机。双方先后投入了百万兵力,损失数十万兵员。在索姆索纳斯战场上,照这个速度打下去,不但一线部队受不了,预备役部队很快也会拼个精光,然而战场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状态。联邦军方面每损失一批部队,诺曼人同样是在这个战场上损兵折将。很难说双方谁能够扛得住,但往往坚持下来的能够赢得胜利。
次日清晨,诺曼人再次对所索姆索纳斯发动进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他们又一次将联邦军队给逐出城区。在此过程中,联邦军调动重型火炮对索姆索纳斯城区进行火力覆盖,又派出轰炸机群对城区展开了两轮轰炸。诺曼人毫不示弱,他们出动飞行舰艇,以强大的炮火扫荡联邦军队防区,然后从清晨到黄昏接连派出几十批次的作战飞机,对撤出索姆索纳斯的联邦军队展开轰炸,并在夜幕降临前展开了一轮猛烈的炮火疾袭,
针对索姆索纳斯的战况,魏斯和两位搭档专门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都认为这种惨烈的绞肉战背离了文明发展的趋势,回归到了最原始、最血腥的本能,但如果将索姆索纳斯拱手让出,不仅会导致战术上的失利,还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招致战略上的败退。
可是,想要死守住索姆索纳斯,又得不断的往里面填入兵力,而且要承受敌人的火力打击,要知道诺曼人为这场战争又准备了一些新鲜的武器,譬如搭载多门大口径重炮的高速运输舰,他们将堪比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安装在这些机动力颇强的运输舰上,作为移动的炮台使用,并以战斗舰艇和作战飞机提供掩护。只要投入一两艘这种可怕的炮舰,就能够将一座城镇变成废墟,而索姆索纳斯已经在此前几日的交战中遭受了多轮这种恐怖的重炮打击,有很多联邦军官兵就是在这种炮火下丧生了。
联邦军这边也不是没有应对。和平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