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三国之召唤传说>第七百四十七章 长安战后

公孙续端坐在邺城的燕国王宫之中的麒麟殿内,手中握着两份战报,一份是幽州卫青与霍去病二人率领雪蟒军与封狼军对努尔哈赤的具体战报,以卫青和霍去病二人配合起来的战力,莫说那一个努尔哈赤,就是十个努尔哈赤都未必会是对手。所以对于这份幽州战报公孙续只是草草的看了一眼便是敲定了对卫青和霍去病的封赏。

升原安北将军霍去病为镇北将军,而霍去病留下的安北将军的位置则是有卫青顶上。同时对于雪蟒军与封狼军的一众战将,但凡是能力足够,又是在这次大战之中立下功劳的,一律是被公孙续封为杂号将军。而原本就是杂号将军的则是受到了金银封赏。

公孙续这次的赏赐之所以是如此厚重,那也是因为这次卫青与霍去病的战绩实在是太过耀眼,高句丽的几名主事人物,但凡是在明镜哪里有着资料的这次都是被卫青与霍去病二人一锅端了,一个不剩。诸如那努尔哈赤、拓跋焘、贺若弼、盖苏文、阿桂、哥舒翰等人都是死在了雪蟒军与封狼军的手中。而且这几人都只能算是一流人物,最多是一流人物的巅峰层次,没有一个人的实力达到了超一流级别,所以并不能够造成乱入。这才是公孙续所喜欢的对手。

公孙续可不希望自己刚刚消灭了一个敌人,转眼间又是给自己乱入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

而在敲定了对霍去病和卫青二人的封赏之后,公孙续还特地将那怒熊军主将冉闵封为安南将军,这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冉闵有着足够的资历和威望来镇压住怒熊军。至于这突然封冉闵为安南将军会不会是让燕军之中其他人对冉闵有意见。公孙续认为这肯定是会有意见的。但是冉闵会让这些对他有意见的人知道他冉闵坐到安南将军和怒熊军主将的位置上可不仅仅是因为关系,也不仅仅是因为公孙续对他的看重,更重要的是他冉闵有着那样的实力。

而在将幽州一战的战报放下之后,公孙续开始抬起了另外的一份战报。这一份战报是关于那秦国还有唐国在长安的最后一战的,可以说那长安城的最后一战很是激烈,半个长安城都是陷入了一场大火之中,加上最后唐军突袭所造成的混乱导致的杀伤,那十万秦军可以说是损伤近半,等到这大战结束之后,进入长安城中的秦军只剩下了五万多人。

可以说,这次秦军虽然是胜利了,但是也是一场惨胜,一场代价巨大的惨胜。而且秦军一方之中最大的损失就是那秦国大将军蒙恬的战死,当时蒙恬战死的时候那蒙恬的基础五维数据还是让公孙续有些惊讶的。

“蒙恬,武力96,统率94,智力82,政治72,魅力93。恭喜主人获得召唤点10点。”

“主人目前共拥有召唤点284点。”

不愧是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的蒙恬,超一流的武力足以让他是应付大多数的敌人,但是可惜,这次蒙恬却是一脚踏入了李世民和李儒这两大狠人联手给他布下的陷阱之中。而除去蒙恬之外,秦军这次战死的将领还有种师道、种世衡、安禄山、潘美等人。

不过秦军损失惨重,但是唐军却是连国都被灭了,李世民、李儒、侯景等人葬身与未央宫之中的火海之内,翟长孙与侯君集这两员玄甲军将领也是在与蒙恬麾下大军的厮杀之中战死。而那李广、李陵、李嗣业、李信、李庭芝等唐国大将也是死在了对秦军大营的冲杀之中,毕竟秦军大营之中虽然没有了蒙恬,但是还有一个实力比起蒙恬来说更加强大的王翦坐镇。

不过李嗣业等人的突袭也并非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一次突袭造成的混乱至少是导致了一万秦军的战死,同时战死的还有司马懿的大兄司马朗,在乱军之中被流矢所杀。

在这一场秦国和唐国之间的最后一场大战结束之后,无数人对李世民那是破口大骂,硬生生的李世民给骂到了当年董卓的高度。不过现在李世民和董卓的行为都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两个人,一个烧掉了洛阳城,一个烧掉了长安城。而且更加巧合的是这两把大火的献计都是出自一个人之手。

因为李儒献计使得李世民放火烧掉了长安城,这李卓李伯英也是成为了天下人口中的又一恶魔,被称为心思之狠毒可以与当年的李儒相比。

而看到这一消息,公孙续却只是笑笑,这李儒李文优与李卓李伯英本来就是一个人,不过这李儒也果然是一个狠人,这一把大火是将长安城给烧毁了大半,包括那未央宫都是被一把火给烧没了。

不过唐国之中也并非是没有人幸存下来,李隆基与贾诩二人便是没有葬身与长安城的火海之中,只不过在那一把大火之后,李隆基和贾诩便是不知所踪,而根据秦军传出来的消息,这李隆基不知道,但是贾诩却是死了的。

不过手握召唤系统的公孙续知晓那贾诩并未真正死亡,而是还活着,所以那长安城内所谓的贾诩尸体必然是贾诩的金蝉脱壳之计。

因此在了然这一切之后公孙续便是吩咐那陈平在司隶地区好好寻找一番贾诩的踪迹,公孙续相信那贾诩就算谋划得太过周密,也必然会留下一点蛛丝马迹的,而且陈平本身就是不弱于贾诩的顶级谋士,必然能够找到贾诩留下来的踪迹。

虽然长安城的这把大火是让不少的百姓流离失所,但是对于燕国来说,这一场大火其实是很有益的,他至少是让秦国占据司隶后实力大涨的时间至少是推迟了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七章 长安战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