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故宋帆影>第二百四十二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四)
大方的给七个县每县拨款二十万贯,用于近年积欠的各项开支。再给每县调拨正军士兵三百名,协助城防,做好乡兵、弓手的训练。至于粮草,其实泉州城里也不充裕,只能先让各县自行筹措。

每县二十万有点平均主义,但至少不用嫌多嫌少。这钱也不是随便花的,拿钱就得办事。交代给各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清查全县户口、田地,现有的清册最近的还是淳佑年间编的,时间都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人都换过一茬了,还用老册子去编牌甲、行sān_jí兵制,肯定是要抓瞎的。

至于每县三百个兵,那是友情赞助,不管需不需要都得收下。三百人虽然不多,算起来也就不到半个营,但作为张镝部下的精锐正兵,普通的乡丁民团就算来三千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在七个县里都安插上自己的兵马,就可以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相当于各县兵权全都被一起收了上来。知县们只需要老老实实管好民政,招兵训练和打仗的事情就都交给上头统一指挥吧。

大宋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奉行强干弱枝的策略,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日益困弱。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就因为朝廷对地方防范太严,像防贼一样防着下面的官员,使劲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地方官员都需要由中央派遣代理,就连“县令”也都改成了“知县”,表面上一字之差,内在却又本质区别,“县令”是地方全权首脑,而“知县”却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员,往深了说,这是中央集权程度上的变化。

原本泉州七个知县就是一盘散沙,没权、没钱、没兵,互不统属,上级也没法指挥下级,怎么抵御北虏张镝入主泉州,首先就将钱粮兵马一把抓了,控制了他们的饭碗,明确了上下统属关系,整合所有力量,让各属县服服帖帖,这才算真正的一州之主。

同样的,对于七个知县而言,张镝的到来也是件好事,终于有了主心骨,不必像过去那样担心独木难支,惶惶不可终日。上头给钱给兵,把责任都担下了,当然把权力和风险也分走了,安安稳稳做自己太平官多好。

朝廷的泉州,终究是要变作张镝的泉州的。

7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二章 载舟覆舟 民为水我为舟(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