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风起北方>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二八章 事情都好商量
着日俄战争俄国失败,北面的威胁消失了;随后青岛又被中国人收回,对德国人的防范也没有了对象,整个威海卫租界对英国来说失去了再占领的意义,除了花钱供养这里的英国居民和军队,护养远东舰队几艘老旧的军舰之外,得不到任何好处。

英国驻威海卫办事大臣(最高行政长官)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也即大名鼎鼎的庄士敦,早就给国内去了无数份电报,希望能将自己调回国内,哪怕是去印度次大陆也可以。从中国军队收复青岛,击败日本军队的那一天开始,英国人在威海卫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新任山东将军赵一他并不清楚这个时候威海卫还是英国人的租界地,派出一支军队想进入这里,受阻以后才清楚威海卫现在还是英国人的。这让他很是恼怒,当然是恼怒他自己竟然不知道威海卫现在是被英国人租借这个情况。

虽然军队最好没有进入威海卫,但也没有离这里很远,而是在距离英国人的租界五公里处扎下了营地。对此,大战中的英国政府也顾不上找赵一天的麻烦,谁叫赵一天才收拾了英国的敌人德国人,马上翻脸可不好,朋友多一个是没有坏处的。

想要购买中国人的坦克,真金白银是拿出来的,英国政府随即想到法国人的做法,正在为威海卫租界烦恼的外交大臣格雷就提出了这么一个想法,提前将这个地方交还给中国,再看看中国人有没有其它方面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中国人所提出的价格要求,即丢掉了包袱赚到了人情,又能为帝国减少购买坦克的费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在英国国内,因为战争开支费用太大,政府方面在国内加大了各种税收,比如和英国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更是翻了一倍;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推出了附加所得税、遗产税,超额利润税等等名义的税收。这些措施让英国国内民众怨声大起,对现任政府不满的情绪也在增加;三月份开始,只是伦敦以及伦敦附近的几个城市,就发生了超过十起的民众抗议事件,逼迫阿斯奎斯首相降低了部分税收额度。购买中国人的坦克,能不花钱那是最好!

对此赵一天自然很乐意接受。山东已经在他的影响下快要变成第二个山西了,如果能够早日将威海卫收回,建成一个军港,就可以和北面的旅顺一上一下港形成钳势,关住渤海的大门,保护京津的安全,顺便还以对对面的朝鲜半岛形成威胁。要知道,从威海卫到对面的朝鲜半岛,直线距离也不过两百多公里,换算成海里也不过一百五十多一点,海军军舰就算以十五节的巡航速度,也只需要十个小时就可以开到。将来要是攻打朝鲜日军,从这里或者青岛出兵最是合适。

威海卫英国人能让出来,那么香港是不是也可以趁这个机会收回来呢?当赵一天试探着问这个问题时,朱尔典立刻就把头摇的向拨浪鼓,连连说到“no,no,赵将军,这个是不可能的,我根本就无权和将军谈论香港的问题,我看将军还是换一个要求,比如南亚或者南洋,看看能否如愿”。赵一天听完之后叹叹气,在英国高层心目中,现在香港在远东地区位置的重要性,和印度是一样的,想要要回来,以区区数十上百辆坦克,确实是不可能的。

最后,赵一天和朱尔典达成协议,以提前交还威海卫租界地为代价,换取远征军(其实是赵一天)在西亚地区的三十五辆z-1型坦克。朱尔典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报告回了国内,并要求在埃及在帝国总督,安排人手和船只运送这些坦克。在电报体积中国西亚远征军的时候,朱尔典就想到了他们在西亚战场上的表现,心想如果这支军队能够出现在欧洲战场,那将对大英帝国军队是英国非常大的助力,所以也就顺便很随意的提了这支军队一下。

让朱尔典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电报发出一个小时之后,当他马上就要踏上南下旅顺的火车离开奉天城时,在奉天驿(奉天南站)站台上,他接到了一份从车站电报房收到,从北京英国使馆发来的电报。一看电报,竟然是从国内转发过来的,这就让朱尔典有些纳闷。要知道,现在在中国虽然是早上十一点多,但这个时间在欧洲的英国伦敦,却只是凌晨四点的样子,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可见国内对这件事是多么重视,一定是首相等内阁大员一夜都没有休息,一看到自己的电报就回复了。

看完电报之后,朱尔典没有准备继续上火车南下,而是在站台是来回的踱了十几分钟的步之后,转身出了车站,再次赶往赵一天所在的奉天省都督府。刚才国内的这份电报,对他能够成功用威海卫换取到坦克很是满意,首相大人对他的工作表示了赞赏。但同时,却对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说动中国人,派军队直接到欧洲大陆参战。

这就让朱尔典有些犯难,中国人从西亚撤走七十余万人中的五十万,自己那个时候虽然吵到了袁世凯和段祺瑞那里,但一点效果都没有。中国人里面,除了那个年轻将军之外,其余的,眼界和胆识都是不够的,看不到这些事情对中国将来的重要性。没有那位年轻将军在北京,袁世凯也只能听从下面人的说法;要是莫理循在的话可能会好一些,但他在欧洲,作为袁世凯的战场观察员是回不来的。

现在想要中国人出兵欧洲,难道


状态提示: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三二八章 事情都好商量--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