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柏林1943>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们终于看到了霍特上将的部队了

为此经过一段十分短暂的思考之后,霍特上将立刻把自己所有的参谋合高级别的军官全部召集到一起,进行紧急的作战会议。天籁小说

在一阵阵热烈的讨论之后,他们所有人都得出了现在的苏军的进攻特点。

第一苏军经常以奇兵进行兵力渗透作战,出其不意地杀德军一个措手不及,特别是经常偷袭德军的关键地区,和炮兵阵地。

第二苏军利用他们现在拥有的大规模的炮火覆盖,和日夜24小时不间断地空袭攻击,不断地摧毁德军的炮兵部队,和后勤物资运输线路,以及存储工库等重要的地方。

另外苏军还经常集中一定的炮火,突然性地袭击德军的指挥部,不断地歼灭德军的中高级别军官和指挥机关,以破坏德军的战场指挥系统。

第三德军的预备队也是不断地受到苏军的炮击,和空袭的重点照顾和歼灭对象。

第四苏军通过不断地袭击战,和空袭战来破坏德军的前沿交通线,阻止德军预备队的调动和作战运动,以及切断德军所有的军事物资的供应。

第五苏军不断地动纵深地大规模装甲战,以便歼灭更加多的德军装甲力量。

面对苏军现在的作战方式,霍特上将和他的军官们最后一致通过采取一战时期的躲避战术。

也就是说当苏军的大规模攻击动之际,德军的部队就会立刻放弃所有前线阵地,向后撤退2ooo多米外的更加坚固的新的防御阵地。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的苏军不得不重新停止下来,整理他们的部队和进攻的方向。

同时还要把德军的弹性防御战术,更加灵活运用起来。

其实弹性防御战术和刚刚的躲避战术也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在苏军进行全力攻击之时,德军马上警觉地进行向后方的坚固防御阵地进行撤退,躲避掉苏军的攻击。

然后又以最快地行动组织起反击战,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和反应过来之际,德军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度,重新夺回他们刚刚失去的阵地。

另外霍特上将还要求他们的炮兵阵地,一定要在苏军的炮火覆盖攻击开始之前,立刻转移到他们的预设后备阵地,同时观察哨也是要进行转移。

当德军的炮兵转移到这些弹药充足和无线电设备完整的预备阵地后,他们的炮兵部队就能够在关键的时刻,为前线的德军进行炮火支援作战,或者是对苏军进行报复性反击,甚至还能够起到战术预备队的关键作用。

因为要让自己的炮兵部队采取灵活的运动作战,才能够保证德军的弹性防御作战取得胜利,和固守。

除此之外,霍特上将还特别要求每个炮兵阵地,都要构筑四到五个备用阵地,以及三到四个假阵地,用来误导苏军的炮火覆盖攻击,保存自己的炮兵阵地的安全。

除了这些手段外,霍特上将还下了死命令,绝对不让德军的军官在苏军的炮火覆盖完毕前,进入前线指挥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前线军官的性命安全。

最后他们为了对付苏军的大规模坦克攻击战,于是在主阵地和后方3o多公里纵深地带,均部署了大量的雷场,和数十万反坦克地雷。

因为霍特上将不但使用了弹性防御战术和躲避战术,而且还把区域防御战术也一起进行起来。

因此除了构筑埋设大量的雷场区域之外,他还让师属反坦克部队全部调遣到主阵线的后方,最安全和占据有利地攻击位置。

当然还会把集团军群的大部分火炮,中型反坦克炮,和88毫米高射炮,设置在各个反坦克障碍阵地的大后方地域,挖掘坦克隐蔽壕来隐藏这些武器,以备在苏军的坦克群来犯之际,以突然性的攻击,杀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出奇制胜。

而且为了让这个区域防御战术更加稳固,和避免苏军的突破,霍特上将还把自己所剩无几的预备队,也调遣到关键的位置,以备战况危急之时投入作战。

而且这些预备队还配备了不少的反坦克炮,和突击火炮,甚至陈炎龙在战斗开打之前就调遣给霍特上将的2oo具‘鉄拳反坦克火箭筒’,和大量的火箭弹也给准备好了。

当霍特上将临危不乱地作好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战术之后,他和他的所有军官们才缓缓地松了一口气,并且暂时放下了他们的心头大石。

“如果现在能够得到莫德尔的坦克部队,或者是其它集团军群的支援部队来援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加大的胜算了!最起码我们还能够在这里进行多几天的防守!”

霍特上将松了一口气之后,就抬头凝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喃喃自语道。

而在这时,莫德尔的坦克部队,也正在火急火燎地赶路之中。

“快!大家快前进!不要把度放慢下来!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快要顶不住了!”

第47装甲军司令官莱默尔森装甲上将,依然和参谋哈赫尔特坐在同一辆坦克指挥车里面,进行着催促命令道。

随着他的大喊大叫,整支第47装备甲军都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一直在快马加鞭地赶着路。

当然第23步兵军全体士兵,也是在他们的司令官约翰内斯纳步兵上将的喝骂之中,使尽全部的体力,来加快行军度。

至于从第2集团军群那里调遣过来的德军,也在参谋长哈赫尔特的鼓励之下,无怨无悔地急行军着。

其实他们这支部队,如果不是在中途经常遇到苏军的小规模拦截的话,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们终于看到了霍特上将的部队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