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柏林1943>第四百五十五章 英王乔治六世出场

一场激烈的空战就这样突如其来的爆发了起来,一小时后,苏军足足被击落,击毁了500多架伊尔-2攻击机,而德军只损失18架苏米格-15,和f-86佩刀战斗机.

因为战斗开始不久之后,德军的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和152战斗机群也是加入到了各个空战战场上,和苏军的各类型飞机,进行了拼命的撕杀。

对于如此悬殊的损失,苏军航空部各司令官的内心却是在滴血,和疼痛不已。

于是他们也就只能够暂时下命令让自己的航空部队暂时撤离,进行调整准备第二轮的攻击。

而德军却是马上调遣出大批的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生死追击着苏军;并且对苏军在第聂伯河一带的部队,和军事设施,和军营部署进行了狂轰滥炸。

对于原本是要将德军的来摧毁德军的高射炮,以及他们的战斗机群的反击!全面躲取制空权,为苏军的陆军部队的大规模反击,作好铺路的,谁知道现在却是反过来被德军杀了一个片甲不留,节节败退,损兵折将。

与此同时,德军的陆军也是随机发动起了最凶猛的反击,机枪猛烈扫射,火炮群轰隆隆地炮火覆盖着;手榴弹也是四处的狂飞着,迫击炮,和反坦克炮,以及火箭炮的反击也是,密密匝匝地;不甘示弱地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地蒙砸在苏军的阵地上,收割着一个又一个的苏军的性命。

而苏军阵地上则每一秒,每一分钟都会有一大批一大批的苏军士兵,被打死或者是打伤。

而他们身上所幸存的弹药和武器装备,不是被协助着德军战斗的乌克兰大部队给抢掠着,就是被自己的部队的剩余者给回收起来,使用来对德作战。

在陆军步兵和火炮群大的如火如荼之际,德苏两国的坦克群,和装甲群也是打的十分惨烈,和伤亡惨重。

一辆又一辆的坦克被丢弃在战场上,火光熊熊,或者是浓烟滚滚,要不就是被击毁在原地上,变成一堆废铁。

而这一场战斗则是在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和党卫军骷髅装甲师,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党卫军第六“北方”山地师等党卫军等精锐部队,乗坐c-47,和c-5运输机群成功空投到战场上后,开始进入了最白热化的战斗,和最惨烈的死拼。

但是党卫军部队却是强悍异常,一个师团可以击败苏军两到三个师;对此苏军高层也是震惊的膛目结舌,和不可置信地圆瞪着眼睛;不断地询问着前线战况,以求证事实真相。

但是不管如何,潮水一般来势汹汹的苏军,却是在党卫军和德军的航空部队插手之后,变化的不堪一击,节节败退着,甚至差不多把他们刚刚占领的所有第聂伯河的占领区,给损失掉。

德军只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战斗,就将大部分的苏军给赶离了第聂伯河大部分的地区,从而让德军再次重新掌握第聂伯河一带的控制权。

而在这一场的凶猛而激烈到极致的战斗之中,乌克兰部队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拼命风格,可是震惊,震撼了德军和苏军的眼睛,因为他们也意想不到乌克兰人拼命起来,也是这么凶悍的,简直是不比他们这两个大国的最精锐的部队,在战场上的撕杀的惨烈程度差多少。

当然也是因为有这些得到了巨大好处,和利益,并且希望成为独立国家的乌克兰人组建的大军,和苏军拼命,才能够让德军在第聂伯河快要失手的边缘,给反攻成功,并且重新掌握主动权。

“怎么会这样的!乌克兰人怎么会突然这么强悍的,而且他们还这么全力以赴地协助那些德军进行作战?”

“德国人给了什么利益给他们?德国人不是平时对他们很残酷的吗?怎么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我又不知道的!”

对于苏军突然被德军反击成功,并且差点将所有好不容易才占领而来的第聂伯河的所有地区,全部掉失的消息之后,斯大林同志怒发冲冠地,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里面,声音震耳欲聋地咆哮道。

对于他的震怒,和咆哮,很多人都是噤若寒蝉,害怕杀身之祸突然从天而降到他们的身上,让他们死翘翘,或者是连怎么死也不知道。

因为斯大林同志的鉄血大清洗可是一直对他们存在着无法抹除掉的阴影,在他们的脑海里面久久不息的。

“不管付出任何代价,我们绝对不能够把剩下不多的第聂伯河的控制区,给德军重新躲回去的!另外加派我们的空军去和那些德军的新型战斗机群,进行死拼;既然我们的性能不够他们的厉害,那么就用数量来堆死他们,我就不相信他们的飞行员会比我们多!”

接着斯大林同志就怒气冲冲地下达着新的作战命令。

对于斯大林的这些命令,所有苏军航空司令官都是一面苦涩,因为这样的命令就是要他们和德军拼命有生力量的消耗,直到双方的飞行员打光为止。

而苏军的陆军司令官们,特别是朱可夫元帅也是十分无奈地摇了摇头,深深地叹息了一口气,然后就沉默,而更加冷静地指挥着正在撤离之中的苏军部队,对德军进行着防御战。和快速地构筑着防御阵地,拖延和对抗着德军和乌克兰军越来越凶猛的攻击。

“真想不到这些德军竟然还有这么多新式武器装备来对抗我们,就连部队也使用了空降作战,实在是越来越不好应付了!看来如果我们再没有新型武器装备出世来抵挡这些德军的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话,恐怕这一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五章 英王乔治六世出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