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885章 秉烛夜谈(一)

麦城守兵不到一千人,还都是老弱病残,只能勉强维持城内治安,上阵杀敌是不可能的。诸葛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奈何,诸葛亮只能连夜派人知会关羽,同时派人往各个县城走。还没有被江东控制的县城,就让县令带人和辎重火速往麦城集结。

诸葛亮看到清楚,既然江东敢动江陵,一定是做好了完全准备,江陵主城失守,下面的县城迟早也会覆没。这个时候,鼓励县令们抵死不退,与城池共存亡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是被人各个击破。分散的力量,只有集中起来,才有与强大敌人周旋的本钱。最不济,还可以突出去,退往西川。

诸葛亮也很有自信,自己人在麦城,江东绝不敢为难麦城。不说诸葛亮的智谋厉害,就单说诸葛亮与黄顺的关系,就足以让江东顾忌。要是为了争夺江陵城,把黄顺得罪了,不但江陵城受不住,连已经到手的江夏城也要失去,而且,江东内部,也将纷争不断,江东陷入分裂,不过是黄顺一句话。

所以,诸葛亮把分散在各处的有生力量往麦城撤退,是最明智的选择。现在,江陵无主,只有诸葛亮有那个威望,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力挽狂澜。

前线的关羽,收到诸葛亮的加急文书后,急急忙忙撤兵,将士们的家属都在江陵城,陆逊采取善待前线将士家属的办法,并让他们给前线将士们写信报平安,弄得将士们归心似箭,没有丝毫战意。

关羽带的兵,每天都有大批的人逃亡,及至关羽回到江陵附近,身边只有多年跟随自己的老兵了,江陵本地兵员都跑回家了。

关羽无奈,只好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转投麦城,暂作栖身。

关羽灰头土脸的回到麦城,痛恨的咬牙切齿,气头上的关羽,根本听不进诸葛亮理智的建议,撤军回成都。而是憋足劲要一雪前耻,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回江陵。众将知道诸葛亮的建议,是唯一的生路,但此时的关羽,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只好做出折衷,只说花几天时间归拢部队,准备夺回江陵。关羽也是累了,他也不知道,集结在麦城的到底还有多少兵力,也就同意了。

就这几天的时间,让陆逊有时间调集大军,团团围住了麦城。虽然诸葛亮还在麦城,但陆逊显然已经顾不上了,相比得罪诸葛亮,陆逊更怕关羽跑回西川。

让关羽跑回西川,刘备的大军,随时都可以冲出西川,与江东争夺江陵。让刘备方多关羽这样一员大将,对江东可是大大的不利。

陆逊很清楚,得罪诸葛亮与得罪黄顺的区别。只要不动诸葛亮,就不会真正得罪黄顺。诸葛亮不是武将,不存在战场上误伤的问题。只要城破之时,大军进城,别冲击了诸葛亮的府邸即可。

陆逊四面围城,形势万分危急。两天的时间,也让关羽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不少,看清江陵形势已不可为,终于能够坐下来,与诸葛亮与众将讨论撤退的事宜。

麦城兵马加上关羽带回来的兵马加起来不到五千,这些兵马,即使突围成功,也不足以抗击一路上陆逊的骚扰。所以,众人意见非常统一,必须请援兵。

关羽及众将的意见,向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救,诸葛亮的意见,却是向襄阳夏吟坊求救。

上庸近,襄阳远。这回,关羽没有刚愎自用,而是同时向两边派出了人手。往上庸派出的是廖化。往襄阳派出的则是关封、关兴、关索、关彝一众关家将。

这是祖渊派驻在诸葛亮身边的人如此建议的。祖渊知道,关羽难逃此劫,但让关家后辈跟着关羽一起死,太可惜了。所以,祖渊特意叮嘱,如果麦城危急,关家小将一定要先一步出城。至于诸葛亮,祖渊也相信,陆逊不敢把诸葛亮怎么样。

诸葛亮说出让关封、关兴、关索、关彝突围襄阳方向,关羽不傻,一下就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叹息一声,便同意了。

分别送走刘封和关家小将,剩下的就是做好守城,然后便是等待援兵了。晚上,诸葛亮在家,正逗弄着小诸葛瞻和小诸葛翔玩,关羽罕见来访,黄婉贞和俟奴娇识趣的抱走了诸葛瞻和诸葛翔,让诸葛亮与关羽独处。

诸葛亮为关羽斟茶,关羽却半天没喝一口,也没说话。诸葛亮也不说话,两人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孔明,我素来佩服你的神机妙算,依你的才能,你现在应该在成都,辅佐大哥办理军机大事的。现在你在我这里,因为我的无能,连累的你也像丧家之犬一样,惭愧啊!”关羽终于开口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关将军无需介怀。”诸葛亮连忙劝慰关羽,“援兵一到,我们撤回成都,以图后举,江陵归属,未可知也。”

关羽摇头道:“孔明不要拿好话劝我了,形势我很明白,江陵一旦丢失,我们在荆州就再也没有落脚之处。再想拿回来,难上加难。不说成都到江陵,转输不便,就说这水战,也不是我们所长。是我太大意了。当初我若是任命孔明为江陵太守,就不会有这些窝心事了。”

诸葛亮摇手道:“这不是将军的错。孔明不过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当不得太守,顶多旁边出出主意。再说,谁能料想跟随主公多年的糜芳能够叛变呢?若我能看出来,一定早就提醒将军了。这点上,不止将军,我也是失查。”

“对!”关羽一下激动起来,“不怪你,严格说也不怪我!要怪,就怪我那多疑的大哥!”

“关将军,


状态提示:第885章 秉烛夜谈(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