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91章北欧战役的尾声

“科克勋爵,豪克将军,还有波兰旅的诸位旅团长,

°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们的外援,英国皇家海军已于上月二十五日下午全军覆没。曾经号称世界第一海军的皇家海军,现在已彻底成为了历史过去时。在海路被第三帝国海军完全封死的现在,你们妄想等待援军杀到到纳尔维克港用船接走你们是没有希望的。

三月三日纳尔维克港失守后,我第三帝国的海军已将上百辆坦克和数万名士兵送上了纳尔维克。从挪威中部特隆赫姆出发的部队也正在逼近这一地区。至于通往中立国瑞典的逃亡之路,也已被帝国的空降兵牢牢地堵住。

从三月三日起纳尔维克天空就再没有一架英国飞机出现过,你们能听到的只有施图卡的死亡尖叫和hs129犁地机的收割声。纳尔维克的天空和大海,现在都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海空军的控制下,而陆地也即将被我们所掌握......”

唐宁街十号的首相办公室里,那台讨厌的德国产西门子电台,继续释着“毒气”播送着坏消息。

▲在收音机听听广播的丘吉尔,这十来天里体重已狂降了近十磅。连续战败的消息,已将这位“日落帝国”的首相折磨得不成人形。

收间机里正在播出的,是德国海陆空三军发出的《敦促纳尔维克英法联军投降书》。

因为海军全军覆没,而被遗弃在纳尔维克地区的两万七千名英法波多国联军,现在已处在了接近覆灭的关头。

二十月二十五日皇家海军在第三次挪威海战中近乎全灭后,持续了近五十天的北欧战役也很快步入了收宫阶段。

n一战之后。德国人取得了挪威海的绝对制海权,很快德国海军就发动从海上进攻夺壬尔维克港的战役。

在第三次挪威海战中遭受了伤的沙恩姐妹并没有马上返回德国母港维护,而是就近在卑尔根港靠岸接受临时性小修小补。在二十五日的战斗中,两舰加起来共吃了十八十五英寸的炮弹和一发十六英寸的炮弹,身上也是伤痕累累。不过考虑到目前英国海军已再无大型水面战舰。两舰倒也不急着回国修整。

在卑尔根港待了三天,简单地接受修理,补充了海战中被打坏的副炮和防空高炮后,很快就离港参加了夺壬尔维克港的战役。

失去了挪威海的制海权,先前英法联军留在纳尔维克地区的二万七千人的部队,就全成了瓮中之鳖。几乎处无可逃。

三月二日,德国海军在沙恩姐妹的巨炮掩护下,轻易取得了一个稳定的登陆点,到了三月三日,德国海军清除了纳尔维克水道内的水雷。而后大批吃水浅的驱逐舰杀入水道,在身后十八门406毫米巨炮的压阵下,加上海军航空兵的配合作战,当天就夺取了纳尔维克港。

守卫港口的英法联军在德国海军舰炮和飞机轰炸的双重打击下,根本毫无斗志可言,仅支持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面溃逃,德国人轻易地占领了纳尔维克港。

这场战役,因为英国海军的败亡而斗志全二的英法波等多国联军。在溃逃之时甚至连港口设施都没有做好破坏工作,这为德国人后续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而后,残余的英军退进内陆地区。继续抵抗。而同一时间,大批德国陆军山地部队通过海路登陆纳尔维克。…

而这一天,挪威南部奥斯陆机场派出大量的运输机,搭载了两千多名空降兵,于当日在连接挪威和瑞典边境的铁路线一带空降,此外还有十六架容克运输机利用附近一个冻结的湖面机降成功。运来了一个山地榴弹炮加强连。

而这一天,约有两千名持“旅行护照”的党卫军士兵。通过这条铁路从瑞典进入挪威。

在瑞典政府的默许下,这从瑞典进入挪威“旅游”的党卫军精英。带来了大批弹药和补给品。他们会和空降兵,堵死了英法联军逃入瑞典的通道。

三月四日,德国人在纳尔维克地区利用英国人留下来的设施,建立了野战机场。大批ju87施图卡轰炸机和hs129犁地机很快转场进驻此地,而这一天,登陆的德军也通过海路,获得了十二辆二十五吨级别的3号坦克。

纳尔维克战役很快进入了收尾的“垃圾时间”。

德*占领滩纳尔维克港后,残余英法联军沿着铁全力向瑞典边境突进,走投无路的他们唯一的生机就是逃入“中立国”瑞典,然而这条通道却被空降兵和持旅游护照进入挪威的党卫军死死堵住。

虽然堵在联军逃亡之路上的德国空降兵和党卫仅有山地榴弹炮之类的火炮,缺少坦克和重炮。但是北欧地区是山地地形,三月份时,当地积雪更厚达一米五以上。山地地形加上过厚积雪,坦克在这儿往往寸步难行。

英法联军占领纳尔维克后,先后往这里运送了九十八辆坦克,其中三分一是笨重的马蒂尔德i型和ii型坦克。结果这种笨重的步兵坦克在纳尔维克地区根本寸步难行。当英法联军放弃纳尔维克向东退却时,这些笨重的步兵坦克全部被遗弃了。少量的法国s35坦克在这里同样也表现糟糕,在退却中因为机械故障和道路通过性原因,被大量地遗弃,最后全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唯一能派上用场的,是在中国战场被大量使用的维克斯六吨轻型坦克,其勉强能在当地糟糕的山地、雪地地形使用。然而当地的地形是个天然的反坦克阵地,装甲薄弱的维克坦克在这里根本不能起到装甲突


状态提示:第291章北欧战役的尾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