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濡须口建立军事据点,也就是东吴北伐的大门,唯一的目的便是攻打曹操。同时,曹操为了抵挡住孙权的攻势,派遣重兵把守合肥、皖城两个地方,这也是曹操南征的大门。
因此,曹操、孙权大军在这几个地方发生激烈大战。孙权为了能再次进攻合肥,早已派遣吕蒙、甘宁等人攻打皖城,经过数月的大战,东吴获得大胜,不仅攻占皖城,还俘虏曹操麾下将领朱光以及军民数万人。
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将大军驻扎在皖城,相距合肥只不过百余里。如今曹操已经离开邺城,前往汉中郡,亲自上阵指挥大军进攻汉中郡,而合肥守军也不过七千余人。
正是这个时机,孙权才决定再次北伐攻打合肥。
曹操不在邺城,也就无法指挥合肥,更无法及时派遣大军前去救援。因为大军主力在关中之地,这也是为了攻打汉中郡而做的准备,就算张辽等人派人前去救援,也无法及时抵达合肥。
孙权已经率领大军直接攻打合肥,这次他亲自指挥,也是看准时机。如果曹操尚在邺城,孙权自然不会亲自前来。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孙权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孙权趁着这股劲,想要一鼓作气的拿下合肥,正在召见众人一起商议如何决断。从他的角度上来说,更愿意一举拿下合肥,可是其他人却不同意孙权的做法,提出自己的建议。
“吴侯,以末将之见,我等还是探明虚实才行!”
孙权不以为然地笑道:“子明,何时如此小心翼翼?合肥守军根据探子回报只有七千,不足万人。即便城中百姓加入其中,又如何与我十万大军匹敌,此战必胜无疑。”
吕蒙皱着眉头,沉声道:“吴侯,一切当小心为上没错。虽说我军兵力占据足够优势,对我方也极其有利。但是,合肥之战守将乃是张辽、李典、乐进等人,他们皆是能征善战将领。”
“张辽本归属于吕布麾下,地位仅次于吕布,可见此人智勇双全。当初赤壁之战,张辽亦是统军将领之一,深得曹操器重信任。曹操能在赤壁之战离开,张辽亦是功不可没。”
“曹操南征之时,张辽亦随同前往,可以说张辽此人身经百战。纵然敌军只有七千余人,我军十万,多出十倍有余。但是,我军一路舟车劳顿,未曾停歇,只怕这个时候与之决战,对我军不利。”
“子明此言莫不是以为我军十万,尚且不能胜张辽七千兵力?”甘宁冷笑一声,“即便张辽此人勇猛善战,以我军兵力,难道还怕他不成?莫不是他有三头六臂?”
“子明说的并无道理!”凌统接过话,赞同吕蒙的担忧,道:“纵然敌我兵马相差悬殊,曹军兵马不能与我军相比。可是此地气候,我军将士还需要缓一缓,所以凌统认为不宜此时出兵攻打合肥,待将士完全适应再攻打不迟。”
孙权提议尽快出兵攻打合肥,可是大都数将领都认为此时不宜出兵。此次十万大军之中有大半都是从江东调集前来,要是皖城原有的兵马,那么已经适应此地气候,又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就算真的立即攻打也怡然不惧。
孙权除了兵马以及合肥守军没有援军的优势外,其它方面都不占优势。并且,薛悌的话让张辽、李典、乐进等人从心存疑虑,到坚定不移的相信己方能胜利,信心倍增。
由于张辽等人士气大振,自然不惧怕孙权十万大军,就像是曹操率领百万大军攻打江东时,实际上人数并没有那么多。那个时候江东兵马以及势力还没有现在发展的如此大,曹操战败,孙刘联军大胜。
早有先例,所以吕蒙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他清楚骄兵必败。现在孙权自认为胜券在握,只怕会掉以轻心,无法冷静下来思考。现在看似己方占据绝对优势,实际上也是存在一些危机,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做好更好的判断。
于是,孙权在众人的建议下,只得放下立即出兵攻打合肥的建议,安营扎寨准备明日再去攻打。可是张辽等人却不愿意给孙权足够的休息时间,他们已经处于下风,自然是选择抢占先机,击溃孙权大军的士气,然后才有一线生机。
“禀报将军,斥候来报说是孙权大军并未立即攻城,而是驻扎在城外二十里处。”
张辽等人听闻此消息,悬着的心更加放心下来,就算心里有些担心。这个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思考这些,唯一能想到的是如何击破孙权十万大军,守住合肥。
众人见孙权并未立即出兵,他们也都清楚,去往任何一地,都不会选择急于进攻,必须适应当地气候,尤其是南征会北征时,那更加需要适应,否则不适应当地气候,就会影响大军战斗力。
“魏公率领大军在汉中郡与刘备作战,大军主力在关中之地。即便是救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只怕那个时候孙权大军已经攻下合肥,那时我们真的愧对魏公信任。”
张辽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魏公如此信任我们,就算是死也不能让孙权攻占合肥,此城决不能失去。如今孙权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合肥能否守住,也只有看这一次,成败在此一举。”
“文远莫不是有什么想到计策了?不如快快说来!”乐进急忙问道。
“与其关城门死守合肥,不如放手一搏,夜袭孙权大营,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以此挫折敌人的气势,也好稳定我军军心。”张辽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