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金古武侠赋>573 经书广传

道、佛,经久的两大派别,你说谁高谁下,无法判断,可就一些方面来分析,佛家比道家更适合红尘俗世。

什么高大上的一面就不说了,我们就说传道。在这里,道是口口相传的,更注重师徒间的关系。佛家当然也是如此,可佛家有一点做的很好,那就是经书的传播。不管你是俗人,还是修士,只要入了寺庙,有了这方面的要求,寺庙就可以让你遍览经书。

这一点,道家做的都不够。道家讲法不可轻传。

说来,百晓生的学院已经开了先河了,他这是书院,也类似佛家的寺庙,只是没有确认师徒关系罢了。只是,他影响的始终是华夏一地,在更高的层次,他还影响不同,顶多就是就给人传道展现了一条路子。可成果,并不大,因为没有多少人会舍得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

佛家当然也舍不得了,你看武侠那些典籍少林寺会给别人看吗?当然不会。他们给别人看的,是记载微言大义的经书。一般人想要自经书中悟出修炼法门,根本就不可能。可你也不得不说,就这一条,道家便落于下风了。

在现代,我们知道很多道家的典籍,可在这里,此时又有几册呢?少的可怜,甚至大家都不曾听过。可你佛家传教的地方,那些经书都铺展了过来了,即便许多人都没有看过,却也听过,这就是进步。

为了防止佛家对华夏的侵占,百晓生早就思考了一系列针对佛教的办法,其中有一条便是经书的传播。为此,他闭关前让七子去练习那些所谓的全真外门子弟,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悟一一总结成册,大肆印刷,建造藏经阁,供给天下人遍览。

而且他比佛教更进了一步,他利用格物致知的手段,来引导众生解读道经,即便不能引导他们走上修炼之路,也会把微言大义揉碎了摆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有所领悟。

这是与佛教争锋相对的手段,百晓生也说不上好坏,可佛教做了,你不做,就落后一步。如此,他也只能做。

他这样的做法,颇有些震撼性。

微言大义,对一般人来说根本就没用,他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酒喝。可对一些向道的人来说,却是至宝。而对修士言,其中种种感悟,更是引领他们修炼的一种路径。简言之,这是一种经验。你看了,会有所悟,便不能顿悟,也会明悟。

所以,藏经楼一建起来,华夏国内的修士就一一涌了进去,一册册的典籍被他们随意的翻看,各种声音也开始往四周扩散,引来了诸多外国的修士。

不过这种风潮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这里的经书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而是一种浅显的人生道理,是结合了道家理念的人生经验。对一般人来说是宝,可对修士而言,只是一个验证罢了。所以大家看了,会高兴,会有所悟,却又不会计较太多。

反倒是在普通人中,兴起了比较大的风潮,其连续性也更强。

昆仑山中,云中子哈哈一笑,对身侧的广成子等人道:“师兄,我这位道兄可是好手段啊。”

广成子道:“这一手是不错。佛教既然可以广传经书,我道家自然也可以。现在正是我道家兴盛之时,我看我们也可以立藏经阁,广传经书。只要人手一本经书,我看佛教如何传教。”

他这话有些赌气的意思,让四周几人笑了笑。但不得不说,他这法子不错。若人手一册道经,即便佛教传了进来,大家也会有所对比,那么盲从的人就会减少,等于变向的削弱佛教的传播力。除非佛家利用手段禁道,不然就只能与道家争了。

“对了,姜子牙师弟如何了?”云中子问了一句。

这些年他执掌昆仑,看似大权在握,可苦楚也就他自己知道。姜子牙封神,元始许了他仙道,更承若把昆仑山交给他。可这么多年了,那家伙也不争气,一直出岔子。

广成子摇头道:“他已经准备重新转世了。唉!因果结的太多,许多事都身不由己啊!”说着,广成子竟是忍不住一笑。

封神中走了一遭,他们这些人也都遭了难,可如今心情却不错。当时,几人是有些接受不了的,不然那几人也不可能叛道入佛了。可这些年了,几人也都有所领悟,自然明白那是因果的关系,便是圣人也无法逆转。

明白了这些,广成子等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而只能怪自己不小心,惹下了因果。你看现在,他们一般就缩在洞府中,很少出去惹事,就是怕惹下大的因果,重蹈覆辙。

“师弟,这事还要与师尊交代一声。”广成子又道了一句。

云中子点头,道:“我明白!”

因百晓生的小翅膀,道家经书著作提前出来了,阐教、人教一起发了力,诸多微言大义传入人族之中,不说洛阳纸贵,却也让无数人疯狂。

面对这种变数,佛教的人都暗自皱眉,只是他们并没有什么动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发生了,便无法阻止,那又何必多事呢?难道你以为只凭这点手段,就能阻拦佛教大兴吗?

再言,说不得这对佛教是好事呢?

西城洞内,盘膝打坐的百晓生周身气劲震荡,黑白之色尽显,一幅硕大的太极图在其背后呈现,缓缓而动。

他的突破在于窍穴凝神,元神化实。他ròu_tǐ能量耗尽,本是一场灾难,可重新修来,领悟太极阴阳之道的百晓生却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神在体内,神、法齐动。说白了,就是利用


状态提示:573 经书广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