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北顿时高兴起来。
他要去做自己的一摊子事,却又担心杜锦宁这里没个妥当的人帮她。如果庄越能到杜锦宁身边来,全心全意地辅助杜锦宁,他也能放心去做自己的事了。
“你写信让王路生回来吧。到时候庄叔就算过来了,也不可能再接着做茶馆掌柜。王路生如今也历练得差不多了,让他回来跟着庄叔做一段时间,等庄叔这里能放心,他正好接过这摊子事。”杜锦宁道。
“好。”见杜锦宁无需多费口舌就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很快就把事情安排好,鲁小北心里很是畅快。
为了不让别人对杜锦宁有一点闲话,鲁小北和庄越都十分小心,决定对这件事徐徐图之,打算在杜锦宁、关嘉泽去参加院试时再动手。
王路生在几日后就回来了,回来后就跟在庄越身边做事,顺便帮鲁小北张罗订亲的事。
从订亲到成亲是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三媒六聘,战线拉得很长。现如今下了聘,短时期内已没什么事了,鲁小北便开始忙忙碌碌地做起准备事事宜来。
首先就是茶引的获批。
因茶叶有助消化、解腻消脂、提供维生素等多方面的药用功效,西北地区的畜牧民族对茶叶是不可或缺的,“宁可三日不吃粮,不可一日不喝茶”。打从唐宋开始,统治者就对茶叶加以控制,以茶叶去换马,以增强自己的兵力,达到对边疆“马背上民族”的防范与控制。所以茶叶在民间并不是能随意买卖的,需得到官府去购买茶引,并且给朝堂纳重税。
杜锦宁名下的茶园虽秦老六在打理,但买卖茶叶的事全都是鲁小北一手办理,跟齐袁两府的管事自然交往甚密。他又是个特别擅于交际之人,因此不用惊动齐伯昆和袁修竹,只通过两府的管事,他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茶引。
有了茶引,他就采买起茶叶来。
他既然打算单干,而不是帮杜锦宁做事,那自然得依规矩办事。齐袁杜三家茶园所产的茶,并不是全部都运往京城的,一部分品质一般的茶叶会放在漓水县及府城零售,还有一部分由茶商们购买,运到别处去卖。
做茶生意并不是单单的买与卖,还得进行品牌经营。要把炒青绿茶的品牌打出去,自然就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广撒网,让商人们把茶叶运到全国各地,扩大炒青绿茶的名声,增强炒青绿茶的影响力,才是长远的打算,最佳的选择。
这也是杜锦宁提出的销售策略。
所以尽管把茶叶运到京城去销售,是齐袁两家的路子和人脉,但齐袁两家的管事并不敢对杜锦宁搭顺风车的行为有丝毫的抱怨与轻视。行商一辈子,他们看人是很准的。杜锦宁有这样的经商头脑和长远的眼光,即便不走科举,也能在商界闯出一番天地。
,顺手帮上一把,对齐袁两家都是有好处的。他们的目光可不会那么短浅。
而杜锦宁除了获得齐袁两家管事的尊敬之外,还获得了对品牌的命名权。
虽说大部分的名优茶叶都是以地域来命名的,但他们的茶园并不仅仅是在漓水县,因此杜锦宁干脆不要脸地把自己的名字冠予到茶叶品牌上来,直接叫“锦宁绿茶”。
这绿茶的制法是她从后世带来的,用她的名字来命名,也无可厚非。
以后培育出了高产量的稻谷,她还要叫“锦宁水稻”呢。
刷声望值,就得这么不要脸。
她还背负着一个砍头抄家的罪名,多刷点声望值总不是坏事,没准关键时候还能救她一命。
鲁小北拿到茶引,又以茶商的身份从三家茶店中购买了茶叶,到杜家来告辞一声,见了杜方苓一面,便匆匆跟着齐袁两府的管事,踏上了京城的开拓之路。
既然决定置办一个二到三进的宅子。
她现在名下有府城和各县的茶馆、书铺十几间,每天都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茶园的茶产量虽然不多,但她跟齐袁两家在徽州收购的茶园产量却是颇丰,目前全国的炒青绿茶就“锦宁绿茶”这么独一份,齐袁两家又有十分能干的掌柜,在京城把价钱炒得特别高,每月分红杜锦宁都能拿到千余两银子。她这大半年来除了在府城买了两处小院子,再没别的投入。如此她手头也积攒了一万五千两的银票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从一无所有到身藏巨款,名下还有诸多产业,自己也从一介不识字的农家小儿变成童生和准秀才,说出去估计能在县里掀起轩然大波。
她名下有多少产业,只有鲁小北知道,便是陈氏也不是很清楚。姚书棋也只知茶馆和书铺,不知安徽那边的茶园;齐袁两家只知道她有茶园,并不知府城和其他县的茶馆和书铺。她手头有多少积蓄,那便是鲁小北和陈氏都不知道了。
杜锦宁没有用账房,凭她的算学水平,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也不困难。虽说会花些时间和精力,但她现在没有权势,决定财不露白,账目不假于人手,有多少钱也不让人知道。
等以后她有权势了,家业也越来越丰,再请个账房来专门管账。
虽说有钱好办事,但杜锦宁的要求挺多,姚书棋足足过了二十来天,才写了信来,汇报他看好的三处宅子。
看了姚书棋的信,杜锦宁决定去府城一趟。
陈氏倒也没拦她,只道:“你就跟汪福来两人去,我不放心。唉,要是鲁小北还在家里就好了。”
杜锦宁摸了摸下巴,就去齐府跟齐慕远借人:“我想借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