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二百零六章:悲哀的于夫罗
赖的内阁辅臣,可上表要求提升度辽将军的权限!”

金良明白了沮授的意思,点点头:“公与所言极是。便是以我朝军职军衔的级别来论。将军下辖中郎将。中郎将下辖校尉。校尉下辖都尉,度辽将军的职权也要提升,才能配得上将军这个称号。提升职权后的度辽将军下辖所有护胡中郎将、护胡校尉,掌管边地所有胡事。

另外,现在鲜卑势大,便提升护鲜卑校尉为护鲜卑中郎将。乌桓势大,便提升护乌桓校尉为护乌桓中郎将。羌人势大,便提升护羌校尉为护羌中郎将。护羌中郎将同时统辖护东羌校尉。对于丁零等其他异族,便设立护东胡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护鲜卑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护羌中郎将、护东胡中郎将皆隶属于度辽将军,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再分别有五个护胡校尉!”????沮授愣了一下:“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再分别有五个护胡校尉?这五个校尉的职权该如何分配呢?”

金良想起,若是历史没被改变,若干年后的曹操,便会把降服的南匈奴分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散居于并西一带,每部置帅,以汉人监管,其中左部帅刘豹率一万余人聚居在太原郡离石。右部居住在祁县,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兴,中部居大陵,从此之后,南匈奴再也不成气候,便是在五胡乱华时期粉墨登场,多半是以其他种族的面目出场,匈奴冒顿时期的荣光一去不复返。金良设置在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设置五个校尉,便是有五部分胡的打算。

金良冷厉一笑道:“不管每个胡族下辖多少部落,在面对我大汉朝廷,他们都要分成五部,向我大汉朝廷驻扎在他们身边的五个校尉负责!”

金良的深意,沮授大约能够猜测出来,便没有细问,转而问道:“主公,您身担朝廷大任,势必不能分身常来边地,主公须要设一个副职监管所有护胡中郎将,监管所有边地事务,处理度辽将军的所有日常事务,这样一个位置该如何设立,主公属意谁来担任?”

金良稍微想了一下,指着地图:“这个职位便设立为度辽中郎将,由鞠义担任,治所设在五原郡的曼柏。”

“那魏续呢?他在五原郡招募的人马怎么办?鞠义手里的二万人马和一万匈奴骑兵如何分配?”作为前军军师、行军长史,沮授必须要从金良这里得到详细清楚的命令,才能把军令下发出去。

金良又想了一下,顿感自己之前思虑不全,以至于现在朝令夕改,还是不得不下令:“魏续改任护匈奴中郎将,兼领西河郡尉,他麾下四千骑兵调来一千精锐补充进来我的飞虎军,魏续领二千人马到离石城上任,鞠义留四千人马和四千匈奴骑兵给魏续,魏续麾下总计一万人马,负责守住西河郡南部、北郡东部、太原郡西部,防止于夫罗南下,负责监视并训练呼厨泉的人马,同时配合曼柏城的鞠义所部,对于夫罗不断地进行袭扰,至于白波降兵在离石、平阳一带的屯田则由当地屯田都尉负责。

对了,把呼厨泉下面这三万骑兵、三万老弱分出去一万骑兵、一万老弱交给鞠义,带去曼柏城。鞠义领本部一万人马、四千匈奴骑兵,在五原郡当地一千骑兵协助下,再招募五千人马,让鞠义凑齐两万人马。曼柏城处于鲜卑、匈奴、羌胡之间,鞠义便可以从容地贯彻以胡制胡的战略。”

美稷城,东靠黄河,面向长城,滔滔大河,巍巍长城,圈起了一大片碧绿的草原。现在已近寒冬,美稷城已经下过了一场雪。

自从南匈奴内迁以来,围绕着美稷城,这辽阔草原上已经屯聚了七八十万匈奴人,很多匈奴人已经学习汉人,不再放牧牛羊,而是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他们的日子渐渐过得安逸起来,大雪飘飞的日子里,他们躲在屋子里,烧柴烤火,不用再为牛羊牲畜的过冬而发愁,但还有许多牧民没有学会汉人的习性,看着那飘落的雪花,想着已经冻死的牛羊,暗自发愁。

大汉朝廷在美稷县西面设立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处理南匈奴一切事务,又在北面设立度辽将军。严防南匈奴北逃去投靠北匈奴。过去的上百年里。大汉国内一直比较稳定,任命的护匈奴中郎将和度辽将军都是智勇双全的名将,南匈奴稍有叛乱即被迅速镇压下去,每次匈奴反叛,匈奴各方势力或可能借助掠夺,抢些财货、女子,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要迎接大汉朝廷的惩罚,重则宰杀单于。轻则诛杀部落王,南匈奴人特别是那些部落贵族们都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

桓帝时期因为有名将段颖、皇甫规,匈奴人稍微动作就被打压下去。到了灵帝后期,任命的护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都是庸碌之辈,再加上大汉国内动乱,匈奴人遂蠢蠢欲动,所以才有匈奴人公然杀害大汉任命的单于,驱除于夫罗的举动。

过去几年。这些匈奴人大肆地在并州、冀州、幽州一带掳掠,似是丝毫不惧怕大汉朝廷的报复。

现在,他们终于胆寒了。

呼厨泉的七万匈奴骑兵一去不复返。鞠义二万大军奇袭离石城。魏续四千人马袭扰美稷王庭。张燕飞燕军纵横在各个山谷,袭扰匈奴部落。随后魏续被封为护匈奴中郎将领一万人马占据离石城,鞠义被封为度辽中郎将领二万人马占据距离美稷城不足一百里的曼柏城,魏续、鞠义南北夹击。再加上叛逃的呼厨泉的三万骑兵。美稷的南匈奴人感觉到那凌厉的北风越加刺骨。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六章:悲哀的于夫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