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二百五十七章:金良VS张绣.
撤。张绣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可追,追必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被曹操亲自断后击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罢了。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公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公必然亲自殿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大为佩服。

降曹立功

建安四年(199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

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

去世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被谥为定侯,儿子张泉继嗣。而《魏略》记载:五官中郎将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的兄长,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张绣心不自安,自杀。

但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时间存在冲突,以《三国志》为准。

张绣的儿子张泉袭爵,封长乐卫尉。可是后来却卷进了魏讽的谋反事件,被视为同党诛戮》

金良朗声笑道:“子龙,你且放宽心,我此前早已研究过他们的战法,已经找到破解他们战法的方法。”

赵云见金良决心要以一敌三,不便再劝,而是对典韦和魏延说道:“恶来,你持小戟,文长与我持着弓箭,万一主公有险,我们立马出手!”

金良夹紧马腹,一拍马背,赤兔马便似一道红色闪电,飞驰到阵前,金良一戟击在华雄的刀上,华雄感到眼前突显一片红光,一股大力通过大刀传到他身上,华雄胳膊剧痛,虎口崩裂,大刀差点脱手,赶紧策马跳出圈外,定睛看去,出手的竟然是金良金贤霆,天下最强的男人,当初自己在跟潘凤对阵的时候,就是他一箭把自己的大刀射出一个凹坑,足见金良的力量远不是自己能够比拟的。

金良不理华雄,策马冲到张绣和程普中间,一戟将张绣的虎头金枪击开,张绣同样感到一道红影在他眼前闪现,嘡啷一声巨响,他胳臂发痛,虎口发麻,虎头金枪差点脱手,他也连忙拨马跳出圈外。

阎行在跟孙坚对打的时候,心神还能旁骛到华雄和张绣那边,在金良策马冲过来的时候,他早就注意到了,连忙舍弃孙坚,横起长矛,以一个极端诡异的角度刺向飞驰而来的金良。

当金良挥起石龙大刀迎向阎行的长矛,阎行却陡然转换长矛摆动角度,平平直直地刺向金良,金良早就意识到阎行会迅速变招,当阎行变招以后,金良亦迅速变招,石龙大刀的月牙狠狠斩在长矛上,阎行原本料定一定能刺在金良身上的长矛被石龙大刀猛力一砸,起了很大的摆动,阎行已感到一股大力砸在矛杆上,阎行胯下的战马也抵抗不足这股涌来的大力,腾腾后退了数步。

阎行在西凉军中未逢敌手,向来自高自大,这次遇到金良,他才明白山外有山。

阎行再也不敢小觑金良,他连忙策马后退几步,横矛在手,警惕地看着金良。

金良拨转马头,对孙坚、程普、黄盖喝道:“你等且退下,让我来试试他们的能耐!”

阎行、张绣、华雄三匹马聚在一起,互相合计着:“虽说他单人独骑挑战我们三个,我们三个却不能一起出战,否则会被天下人嘲笑,华雄,你先出马!”

华雄想起自己凤嘴大刀上被金良一箭射出的凹坑,不禁低下头:“恐怕我不是他的对手!”

阎行轻蔑一笑,转头对张绣:“张将军,你先出马试试金良的能耐,若然不敌,我再出手!”

张绣听阎行如此吩咐,脸色一沉,前两年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金城麹胜袭杀祖厉县长刘隽响应韩遂,张绣当时为祖厉县吏,单枪独骑刺杀麹胜,后来羌人攻打北地郡,张绣又是单枪独骑连挑数名羌人猛将,名声大振,被唤作北地枪王,少年成名,亦是骄傲地很,他可不认为自己的武艺在阎行之下。

怎奈阎行现在是董相国的义,跟自己的叔父张济的地位相仿,自己得罪不起,只得举起虎头金枪,一声不吭,策马冲向金良。

张绣的虎头金枪舞动起来,枪头飘忽,显出许多幻影,似是有许多鸟头,加上枪头瓒金,在太阳照射下,发出耀眼金光,似是一个翩翩而起的金凤凰,百鸟朝凤枪可怕之处便在于此,瞬间出枪又多又快,一抖枪杆,枪头乱颤,能显出许多幻影,摄人心神。

张绣以这枪法称雄于凉州北地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七章:金良VS张绣.--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