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三国小兵之霸途>第四百七十七章 华雄来见
,我们大家都应该没有想过,能够坐到一起来。”

“哈哈,如果不是各为其主,华某早便想去拜见太傅了。”华雄亦豪爽的道:“不过。太傅难道就不担心我华雄会把你擒了去见董相国?”

“哈哈,如果华雄将军真是如此,那华雄便不是华雄了。”刘易亦大笑一声道。

“太傅。”华雄神色一正道:“华某想问一下。如今,长安之形势,难道真的不能挽回了吗?”

“呵呵,这个,你不应该问我,是要问你自己,或者说,你要去问董卓。问你们之间的同僚。”刘易直言道:“我知道,董卓少壮之时,的确是一个相当有手段的人,早年,亦未必如现在这般残暴。他早年,对你。或者是对徐荣将军。还有许多人,都有过赏识恩惠之情。可是,恕我直言,如今的董卓,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董卓了,他的所作所为。离心背德,现在,除了像华雄将军你及徐荣将军等一众忠心之将之外,别的。对董卓,都是又惊又惧,怕早已经生出不臣之心。”

“你想想,据我了解,就算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他曾是董卓的首席谋臣,与你们应该也有着不少交情吧?可是,他多次因为一些不可力抗的因素,而被董卓多次暴打,甚至几乎丢了性命,像这样的事,在别的将领的身上,也发生过不少吧?你说,跟着这样一个容易动怒,动不动就杀人的,哪个不怕?哪个不朝不保夕?哪个不担心自己哪一天得罪了董卓而获罪而死?”刘易接着道:“所以,董卓耽于逸乐,不理政事,这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长安朝廷,迟早生乱。并且,我感觉,已经迫在眉捷,你的相国,性命怕随时都会有危险啊。”

“啊?太傅可有证据?”华雄从徐荣的密信当中,已经看了徐荣在信上说了刘易对长安形势的分析,已经知道刘易分析董卓命不久矣说词,不过,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身在局中,并没能感受到得事态的紧迫。

“要证据何用?大势所趋,用不着什么的证据。”刘易摇头道:“或者说,这也是人心向背。华将军,虽然跟随董卓多年,可是,今时今日,想你也应该能明白了董卓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是如何的天怨人怒。你是他的属下部将,是无力改变董卓的所作所为的,可是,你自己也懂得约束自己的部下,没有如董卓那般,对百姓施暴,如此,也可见华将军你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

“如今,围绕着董卓的部下,已经对董卓产生了背叛之心,而天下百姓,亦对董卓怨声载道,民心所向。你想想,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又有何办法力挽狂澜?你救得了董卓一时,也救不了他一世。”刘易目光诚切的看着华雄道:“一个被天下所弃之人,是否还是一个值得你去追随的人吗?我想,华将军你现在也是时候,是时候为大汉百姓做一点什么了。”

“董相国于某……”华雄有点为难的道。

“董卓于你有恩,那是你与他之间的私情,可是,你得要为公着想,为整个大汉百姓着想。”刘易打断华雄的说话道:“我跟徐荣将军说过,大势所趋,你我对这样的局势,根本就无力做什么。你想想,董卓现在是信任你们还是信任吕布?是相任郭、李、张济他们,还是信任朝中的大臣?他还有可信任的人吗?或者说他又信任过谁来?现在,你就算是想救他,你又能如何去跟董卓说?他能听得进去么?”

“什么?太傅你的意思是说……现在那些人,都想置相国于死地?”华雄不能淡定了,他来找刘易,其实就是想当面问刘易,看看长安是否当真的形势严峻,如果当真的有人敢对董卓不利,他也尽自己的努力,力保董卓不失。可现在,刘易所说的,也实在是太过危言耸听了,居然连吕布、张济等人都靠不住?

“呵,刚才不是说了吗?董卓性情暴戾,谁跟在他的身边,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觉,试问,这样的主子,谁不生异心?”

华雄无语了,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啊。

刘易又道:“华将军,不知道你所镇守的是长安哪个城门?而另外的城门,又是谁镇守的?还有,董卓帐下,由谁来掌握军权?他们又各自在哪里?现在,我们不是要想着如何让董卓避过这一劫。而是要想着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我们要如何力求确保长安城的安全,你想想,以董卓帐下的那些统军将领的心性,他们在董卓死后,必然会各自拥兵自立,他们,谁都想占据这长安城,那时候,长安肯定大乱。那些军士,肯定就会失去了控制,必然会对长安城进行洗掠,那时候,长安城里的百多万百姓就遭殃了。你应该还没有忘记当初你们撤离洛阳时的情况吧?长安城一旦失去了控制。必然会比当初洛阳的情况更加的糟糕。”

“华某镇守北城门,另外。是郭汜、李傕、樊稠分别镇守长安另三门。”华雄能够来找董卓。自然也是知道了徐荣与刘易的君子之约的,他也不是愚蠢的人,经过了这么多年,他的确也看清了董卓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所以,万一董卓真的不可力抗的消亡。那么,他也要面临一个何去何从的选择。

按刘易所说的,现在,长安表面上。还是董卓可以掌控,可暗里,已经众叛亲离,谁都打算置董卓于死地。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华雄又能如何?去向董卓报告,说他身边的人都要陷害他?董卓会相信么?可能不但不信,反会责罚于他。另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七章 华雄来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