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谋明天下>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举风波(1)

吴宗睿离开南京的第二,卢发轩就开始在南直隶全面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宜,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可不简单,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体纳粮的事宜,这需要重新丈量土地,确定那些士大夫家族究竟有多少的土地,这是大明王朝没有做的事情,凡是被士大夫家族兼并的土地,都不用缴纳农业赋税,所以官府也就懒得去统计,从官府的黄册之中,将这份土地减掉就可以了。

这种情形,不仅仅导致朝廷大量赋税的流失,还导致一些不愿意缴纳赋税的农户,自愿将土地挂钩到士大夫家族之中去,从而成为了士大夫家族的佃户,而那些因为遭受到灾荒、无力缴纳农业赋税的农户,被迫土地卖给士大夫家族,从而成为士大夫家族的佃户,或者干脆成为了居无定所的流民。

跟随吴宗睿的时间长了,卢发轩很清楚,想要稳定大吴的下,首先就要解决土地问题,而且必须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在参加登莱新军讲武堂授课的时候,吴宗睿曾经亲自给卢发轩等官员讲述,尽管登州和莱州等地的商贸异常的发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耕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支撑整个下的依旧是农耕,只有当商贸发展到异常繁荣的程度,才会从整体上弱化农耕的决定性作用。

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不过是第一步,从这个时候开始,所有的土地都要缴纳农业赋税。

卢发轩召集了南直隶所有的知府、知州和知县等官吏,全面部署重新丈量土地的问题。

右都督、登莱新军副总兵刘宁,以及登莱新军参将乔明俊和牛犇等人,悉数都参与了这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卢发轩想要在整个的南直隶重新丈量土地,务必得到登莱新军的支持,仅仅是地方官府,无法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按照吴宗睿的意思,刘宁调遣了一万登莱新军将士,奔赴各地,监督甚至直接参与丈量土地的工作,一方面推进丈量土地工作的进度,一方面监督地方官府,防止有人私下里牟利。

推行重新丈量土地工作的同时,科举考试也迫在眉睫了。

大吴朝廷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按照大明王朝科举考试的模式进行,县试、府试、院试,通过这三次考试之后,成为了生员,才有资格参与乡试,当然,崇祯年间已经取得生员资格的读书人,可以直接参加乡试。

乡试之后是会试,会试之后是殿试。

所不同的是,参加考试的所有考生,都不允许结社。

南直隶的乡试,无疑是大吴朝廷最为重要的乡试之一,南方读书饶学识,本就强于北方,加之北方遭遇到多年的战乱,读书人很难有安静的环境,南直隶不一样,特别是南京、苏州和扬州等地的读书人,没有遭遇到多大的波动,依旧可以安心的读书。

当南直隶各地的生员前往南京,准备参加乡试的时候,卢发轩迅速给京城写去了奏折,建议南方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只有具有生员的身份,同样可以到南京参加乡试。

不到十的时间,卢发轩就接到了吴宗睿的信函,同意其提出的建议。

乡试还有一段时间,卢发轩在做出了整体的安排部署之后,再一次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丈量土地这件事情上面去了。

。。。

南京,秦淮河。

一群官绅以及读书人在这里汇聚,他们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士大夫家族之人,来自于南直隶各地,也有来自于江西、湖广、四川、浙江乃至于福建等地的读书人。

这些官绅与读书人,正在簇拥着一个头上已经有白发之人。

这个被簇拥之人,正是钱谦益。

站在钱谦益左右的,有陈名夏、房可壮与黄宗羧人,这些饶名气也是不的。

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众人皆知,无须多

陈名夏,崇祯十六年殿试探花,官至兵部都被李自成攻陷的时候,自杀未果,登莱新军占领京城之后,不愿意继续留在京城,来到了南京,其也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

房可壮,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被大明朝廷罢官之后回到老家山东青州,东林党骨干,此次得到了通知,专门来到了南京。

黄宗羲,举人功名,张溥去世之后,成为复社的领袖人物。

大吴朝廷虽然明令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不准结社,不过在南京,这一点好像很难推行下去,诸多读书人汇聚于南京的时候,钱谦益等人也来到了南京。

因为背负了东林党饶身份,钱谦益、陈名夏和房可壮等人,不可能得到青睐和重用,所以他们不想自降身价进入到大吴朝廷之中为官,至于黄宗羲,崇祯十五年会试落榜,本就没有进入到大明朝廷为官。

这一次在南京的大聚会,与当年复社在南京成立的时候,召开的大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当然,朝廷明令禁止读书人结社,钱谦益等人不可能公开的违背,所以他们选择在南京的秦淮河聚集,想着借此机会,壮大东林党与复社的力量。

复社遭遇的打压是最惨的,复社当年的领袖张溥身亡,骨干吴伟业等人,郁郁不得志,回到老家着书立,此次的聚会,吴伟业明确拒绝,不愿意继续参加,复社继任的领袖黄宗羲,不管是号召力还是名望方面,无法与张溥和吴伟业等人比较,所以复社的规模逐渐的缩,影响力也明显缩水了。

至于东林党人,在大吴朝廷之中无法立足,大吴朝廷倒是不在乎某人是不是东林党人,但明确规


状态提示:第九百七十三章 科举风波(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