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几部电影不是赚钱了吗?就你聪明?其他人不能学吗?”楚焕东绝杀。
“我的电影那是特例,....其实也不是特例,我的电影还是走的华夏当下大多数电影的路子,拍出来去参展,获奖了就可以回本,不能被外国人看中,那就是赔钱货”陈天星不以为然。
“你们俩吵什么?卡梅隆先生,你认为华夏电影的出路在哪儿?”蒋一平给两人劝架。
“我对华夏的电影不是很了解,对此没有什么好建议”卡梅隆摇摇头,他的话是实情,可这实情让人不舒服。
华夏可是有十亿人了,这么大的个市场,作为世界上电影娱乐最发达的好莱坞顶尖导演,居然连研究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扩大电影的市场”张智谋也参与讨论。
“扩大电影市场要优秀的电影,现在华夏引进了好莱坞的一些优秀影片,听说影响不错,这应该坚持”卡梅隆倒是知道华夏现在想借好莱坞的电影扩大市场容量,他的泰坦尼克号就是引进的大片之一。
“华夏电影市场也曾辉煌过,那都是自己作死给弄死了”陈天星又笑道。
时间拨回到70年代,特殊年代后,禁锢了10年的群众文化生活骤然间得到释放,几百部中外电影重登大银幕,电影院再度火爆起来。1979年,华夏电影盛极一时,根据资料显示,当年全国观影人次高达293亿,每天有7000万人次观影,全年平均每人观看28场电影。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在采访中表示,1978年前后,重庆比较贵的电影票是两角五分钱一张,便宜点的每张一角五分钱,学生票一张只有5分钱。当时大家都很喜欢看电影,许多人天天为买不着电影票苦恼,经常有人通宵排队只为买张票。那时候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售票员就成了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售票员走在路上,都有许多人主动跟他们打招呼。“碰到比较好看的电影,影城经理都得躲起来,玩失踪,不然一串串的人找你买票,多得招架不住。”
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华夏电影也逃不脱此命运。到了1980年代,由于电视、录像带以及盗版的冲击,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全国各地的影院要么关闭要么入不敷出,至1990年代,全国的年观影人次已经断崖式的下跌到只有3亿人上下,华夏影市一派死灰之势。
那个时候,比如85年一个星期内楚州府共有三个电视频道(包括转播中央台)播放六个港、外连续剧。如星期六晚上播出《射雕英雄传》四集时,楚州上座较高的新华电影院晚场只有四名观众;又如当年2月在奉天播映香港电视剧《上海滩》时,有些影院晚场因观众极少只好停演,也有的影院当映《上海滩》播放时间时观众纷纷退场。类似情况在各城市都有。
为了刺激票房增长,重新激活观众观影热情,1994年8月,当时的广电部出台规定,自1995年起,中影公司每年以分账发行方式引进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在国内上映,也就是后来被俗称的“十部进口大片”。(其中美国占1/3,欧洲占1/3,其他国家占1/3,可如今已经演变成美国大片占绝大多数)也正因为这个决定,为阔别华夏银幕多年的好莱坞大片再度打开了来华大门。
“10部大片”计划无疑给当时萧条的华夏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影首先与港都嘉禾达成初步协议(当时港都电影还属于进口片),随即惊动了觊觎华夏市场已久的美国八大(现为六大)公司。经过长时间的商讨,1994年,中影与美国华纳兄弟达成协议,同年11月12日,华夏首部以票房分账的发行方式引进的大片《亡命天涯》在京都、沪海、粤都、津门、渝都和中原府等六大城市进行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这便是进口大片在华夏的开端。最终《亡命天涯》在华夏拿下2500万票房,而且是在仅仅放了七天即被禁止放映的情况下取得的;当时华夏电影的平均票价为6元左右,但《亡命天涯》最高票价却卖到了15元,足见电影的火爆程度。影片男主角哈里森福特也成为了华夏观众最早熟知的好莱坞明星。
可供对比的是,1994年,17家电影制片厂共计发行了93部新故事片,这些国产电影的收入全部加起来,“仅略有盈余49.4万元”。
引进在国外已取得高额票房成绩的“大片”,引发了华夏内地电影行业的全面恐慌。1994年初,京都电影学院数百名学生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抵制好莱坞”。2月20日,《戏剧电影报》刊发文章《大陆电影面临致命威胁》,公开将引进外国大片视为大陆电影的首要威胁。
甚至有人在高呼进口大片“跟当年鸦片进华夏一样,是很令人恐怖的”。
有了《亡命天涯》的票房成功,之后的大片引进变得顺风顺水。比这部影片更轰动的是1995年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影片即是卡梅隆执导,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1995年4月20日在内地全面上映,是动作片经典之中的经典,火爆的打斗场面应接不暇,让华夏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好莱坞电影的顶级水准。影片一经上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最终《真实的谎言》在国内卷走1.02亿人民币,成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进口大片,可以说,好莱坞大片的这个叫法就是因为《真实的谎言》才开始的,而施瓦辛格也成为了华夏观众最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