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重活之娱乐香江>第二百三十八章、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句话几乎成为文人的口头禅,经常用来攻击武将,好像打败仗都是和将领无能有关,你打败仗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只要换个有能力的将领,就能打胜仗,从来不关心军队装备、士气、粮草等等问题。

可是现实是这样吗

汉武帝能北击匈奴,倚仗的是什么”

是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吗

不是要知道说起名将,其实汉初刘邦时代的名将韩信等人其实比卫青、霍去病更厉害,韩信可是号称兵仙,但是面对强大的匈奴,韩信等人都只能以防守为主,没有强大的骑兵你根本没法和匈奴打。

名将是人不是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汉武帝是靠着十几年如一日训练出的骑兵打击匈奴的。

匈奴的强大,在于他们的士兵,自幼便学习骑射,他们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战士,所以一旦开战,便无往而不利。

汉武帝知道这一点,为了打击匈奴圈养更矫健的战马,操练骑射功夫更加了得的骑兵,为了汗血宝马依然发动入侵大宛之战。

匈奴人能弯弓射马,而我汉军亦能弯弓射马,匈奴人能日行八百,我汉儿亦可在漠北之地,长途奔袭,疾奔数百里。

正是有了装备精良的骑兵,大将军卫青,冠军侯,才能在出关之后,便飞骑勒马,四处出击,寻觅匈奴人,即便是遭遇匈奴骑军,亦是以铁骑对其冲杀,摧枯拉朽,将匈奴人赖以致胜的骑军杀得片甲不留。

一汉当五胡在当时可是至理名言,而汉军骑兵为什么能超过匈奴,都是因为汉军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反之匈奴虽然天生的马背上的战士,但是他们的装备

到了汉亡,天下三分,乃至一个寻常的军阀,区区公孙瓒、刘虞之辈,亦是以一郡之兵,使胡人不敢应其锋芒,这都是有原因的。

时代的发展导致装备越来越重要,比如1840年的那场战争,其中发生在定海的两次保卫战。

第一次发生在1840年六月三十日,英海军司令伯麦率领舰队由广州转向定海。到达定海附近海域,伯麦向定海知县提出“照会”,要求全部投降,交出炮台,遭到知县姚怀祥的严词拒绝。

四只英舰、三艘汽船,约三千兵员的英军摆开了进攻定海城的架势。

当时定海兵力只有二千余人,武器特别落后。面对强敌,时任定海知县的姚怀祥对手下众人说“我是守土大臣,当示无畏。”

7月5日下午,英舰发炮进攻,中国沙船及岸上10多门土炮立即还击,但很快被打哑了,炮台指挥张朝发负伤落水遇难。

英军上岸后,连夜攻城。姚怀祥坐镇城南坚守待援。

第二天早晨,南城一角被英军炮火轰塌,姚怀祥手臂受伤。不久,英军攻破东门。姚怀祥退至城北龙峰山,投梵宫池为国殉难,典史全福被俘不屈,骂贼而死。

第一次定海保卫战,我方伤亡1500多人,而英军伤亡不到30人。

第二次定海保卫战,发生在1841年八月二十六日,英国政府派璞鼎查接替懿律为总司令,率军侵占鼓浪屿,接着北上定海。

三十日,定海总兵葛云飞正在为将要调离定海的王锡朋、郑国鸿饯行。突然接到英军北犯的报告。王、郑二总兵即表示要留定海协助防守,并要求到最危险的土城驻防,葛云飞十分感激。

九月二十六日,壮烈的定海保卫战揭开序幕。根据史料记载,这次定海保卫战是中队在那场战争中抵抗最烈的一战,从九月二十六日到十月一日,六日六夜的血战中定海三总兵及参将章玉衡、副将托尔泰等将领全部战死疆场,参战的5800名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

至于英军伤亡没有记载,不过绝不会太多,虽然据东岳山英军合葬墓的墓碑碑文记载,英军皇家五十五团死在舟山的有伍长、鼓手和士兵416人。

但不表示这些人都是在战斗中伤亡的,因为定海人民还坚壁清野,拒绝向敌人供应粮食、蔬菜和鱼肉,并堵塞水井,污染水源,导致英军非战斗减员严重。

根据一名叫宾汉的英兵记下了当时的情形

“舟山军队中流行疫病,三四百人已被安葬,大约有1500人在医院中无疑,这种现象应归于由于缺乏新鲜而有益的食物以致兵士的体质容易染受这里所流行的疟疾和发热症。

这都是一百多年的战争,热武器发展还不成熟,就导致伤亡差距这么大,随着科技发展武器重要性越来越关键。

在土地战争、军阀混战中,因武器缺乏很多地方都成立过赤卫军,不过没人把这些兵称为军人,他们只是正式军队的补充力量,连战场都不能上。

雷卫东现在就是这个局面,手下有几千退伍军人,以后这个数量还会突破万人,上万人的退伍军人,差不多有一个师的兵力,但是战斗力

在香港虽然不禁枪,但是英国佬对枪支控制的特别严,雷卫东托了不少关系,花了不少钱才办下来三十张持枪证。

也就是说,雷卫东手下这么多保安,只有三十人有枪,还都是手枪,虽然不是香港警察那坑人的点三八,但火力比飞虎队都差远了,跟军队还是不要比了,即使雷卫东以后势力不断扩大,保安公司持枪证能有100张顶天了。

这也是香港黑道打架都用棍棒、砍刀,很少动用枪支的原因,在香港拿着ak47打劫的都被成为悍匪,是香港警方严厉打击的对象。

雷卫东可以带领上万名保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八章、一将无能累死千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