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末之军国天下>第二百一十一章广州二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广州在唐朝已形成牙城、子城和罗城的“三重”格局。南汉又将兴王府广州城规划为宫城、皇城和郭城。宋代是广州城市的重要时期,一零六八年在子城东扩筑东城,五年后为保护新兴西部商业区和外商聚居地,又扩筑了西城,形成了三城格局。一三八零年永嘉侯朱亮祖修建广州城,合唐宋明三城为一城,此后又进一步扩大市区,对旧城进行了改造,并向北部和东部扩展,加筑外城,使广州城形成东至今越秀路、北抵越秀山、西至今人民路,南至今一德路、万福路一线,周长十来公里。

城池之前先拔除或控制城外要点,应该是很基本的战术常识。但炮台似乎有些例外,因为它距城墙太近,可以将其作为城池的一部分。也因为如此,炮台即便在清军手中,也无法起到钉子的作用。

当然,明军的打法中规中矩,也并没有什么不妥。攻克炮台后,再攻打城池,应该更方便。但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朱云杨是想能省则省,尽量把弹药用在刀刃上。

只是朱云杨的身份不同,加上在南洋东征西杀,也算是富有战争经验,而且很多奇思妙想往往都取得了效果,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钦佩和信任。他既然对攻打的战术表述了看法,又有其可行之处,也就不可能被忽视。

而缓攻炮台所引发的讨论似乎并没有就此而止,竟向外扩展延伸。有人提出广州似乎也可围而不攻,趁着广东清军大半集于此地,可先扫清外围,或者围城打援,反正李士桢已是瓮中之鳖,早收拾晚收拾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并不出乎朱云杨的意料,他与总参谋部也就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他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而之前清军攻取广州的时候便用的这招,一来是广州城池坚固,非要铸造大炮方可攻破;二来是广州临海,清军没有水师封锁,只好缓图,等到招降了广东沿海的所谓“积年大寇红旗水师”,方才控制了南面的出海口。

“如果只看广东一处,缓攻广州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略,

但着眼于全局,却不可取。”朱云杨任着众将各抒己见,讨论了片刻,才开口说道:“当年尚、耿二逆可以采取这种打法。一来是暂时缺乏攻城火炮,二来是周边明军势弱,无法对广州进行有效支援。”

钱柜的脸不易觉察地红了红,虽然知道朱云杨只是以事论事,并没有针对什么人。

“我军主力大半在此,弹药也多数支应北伐,其他地方则守有余攻不足,甚至个别地方略有些空虚。”朱云杨继续说道:“南洋的英格兰人、荷兰人、土著暂时相安无事,但不意味着他们会老老实实。如果我军顿于广州城下,知者谓先扫周边的战略。不知者还以为我军已是强弩之末,露出疲态。”

停顿了一下,朱云杨喝了口茶水,微微一笑,说道:“这下诸位明白了吧,攻取广州一为消灭清军,另一方面也是震慑霄小,使其不敢异动。何况。福建广西江西近在眼前,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岂能不懂?况且这是我们第一次登陆的名城,必须迅速攻破。只是没料到我军如此神速。援军似有些迟缓。以雷霆之势拿下广州,则观望者心寒,助战者势孤。”

话说完了,道理也剖析得清楚明白,众将也没有异议。如何尽快攻克广州便提上了桌面,要当着朱云杨的面布置妥当。

“殿下。广州临海,地下水位高,掘进坑道有些困难,需要边挖边加支护。”谢文海陈述了工兵部队的堪测情况,毕竟南洋会战后。工兵的作用提升,无疑也增大了众人对坑道爆破的期望和信心,“再加上填塞护城河等准备工作,至少需要七八天才能完工。”

朱云杨赞赏地点了点头,能在复杂的土质条件下实施坑道爆破,说明工兵的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耗费时间倒算不得什么了。

见朱云杨的目光移注到自己身上,钱柜开口说道:“除了坑道爆破,我军还有火炮轰城。按照资料当年,尚、耿二逆攻取广州时,动用火炮七十三位,猛烈轰击西北角城垣,两天时间便将此处城墙轰塌三十余丈,清军由阙口涌入,广州遂破。”

朱云杨含笑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我军火炮强于清军,集中百门应不是问题,属下之意是仍取西北角为突破口,集火轰击,由此破城。”钱柜得到鼓励,颇为自信地说道:“西北城垣曾遭破坏,即便修复,坚固也不如从前。”

朱云杨把目光转向黎震海,笑着询问道:“若集百门火炮轰城,一两天内可否破城?钱柜可是信心满满,你们炮兵怎么看?”

黎震海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说道:“我军火炮无论在威力,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超当年尚、耿二逆,轰开城墙绝无问题。而且,炮兵当以最快速度破城,争取一天便打开缺口。”

朱云杨莞尔一笑,这是自己在场,黎震海得给炮兵长脸,又怕话说得太满,才弄出个“争取”二字。

“殿下,那便两天后总攻广州。”钱柜征求着朱云杨的意见,并对时间安排做出了解释,“两天时间继续掘壕困城,再搬运火炮、准备弹药,兴许能提前完成。”

“那便两天,三天也无妨。”朱云杨笑着点了点头,“准备得充分,攻城也顺遂。嗯,对此次攻打广州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一章广州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