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寒门祸害>第1275章 十月冬至

十月的北京城,已经到了入冬的季节。

北京城郊外的植被已经全部枯萎,放眼望是一片苍凉的平野,这一座高大雄伟的巨城仿佛置身于荒漠中一般。城内连猫狗都没有了踪迹,只剩下灰褐色的宅子和棋盘街道。

只要今年第一场雪降临,这里便会铺上一层厚厚的白雪,从而成为一座冰城之城。

朝堂并没有因为气温的骤然下降而消停,底下仍然一直是暗流涌动。

徐阶宛如一个高明的钓鱼者,在九月份对严党清洗了一波,面对着严党的凶猛反扑,到十月份便突然选择停止进攻。

这个暂停进攻的举措无疑很是高明,这样既给了严党一个喘息的机会,同时亦给严党一个平息怒火的时间,致使严党不会轻易选择鱼死网破之举。

实质亦是如此,随着徐党这边偃旗息鼓,严党在失去领军人的情况下,最终没能抱团对付徐党,反而有人转而投入了徐党的阵营之中。

完全可以想象,严党其实已然是瓮中之鳖。他们会在徐阶这个高明的操盘者手中,慢慢地被不断削减,直至最后消亡。

徐阶的党同伐异之举,难免会落人口舌,而他们亦很快有了新的动作。

到了十三日这一天,徐阶终于有了一个大动作。由监察御史林润上疏,直指宗藩之弊,请求朝廷改革藩王供养制度。

徐阶对权力yù_wàng确实很低,亦是秉承了“还政务于诸司”的承诺,转手便票拟由礼部集议,将主导权拱手交给了礼部。

礼部尚书严讷召集属官进行商议,最终采纳了林润的意见,正式向皇上提议重新制定宗藩的条例的请求,而嘉靖给予了同意的批复。

只要礼部拿出一份可行的藩王供养方案,然后经由内阁和皇上批复。那改革藩王供养制度的提案便是通过,从而解决大明最大的弊病,这无疑算得上是徐阶上台后的一大壮举。

“天下之事极弊而大可虑者,莫甚于宗藩禄廪。天下岁供京师粮四百万石,而诸府禄米几八百五十三万石。以山西言,存留百五十二万石,而宗禄二百十二万。以河南言,存留八十万三千石,而宗禄百九十二万。是二省之粮,借令全输,不足供禄米之半……”

在意识到《谈古论今》的惊人影响力后,徐党便将这个能够主导言论的利器夺了过去。林润的那一份为民请命的奏疏,很快便刊登在《谈古论今》上,不仅令到林润的声名大增,而且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此策甚妙!”

“宗藩当真是大明第一大害也!”

“徐阁老当政,果真是大明之福也!”

……

士子们在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问题后,当即以为找到大明财政的症结所在,只要削减宗藩禄米,大明的财政问题便是迎刃而解,自然是纷纷拍掌叫好。

对于徐阶当政,便是要对宗藩开刀,并解决大明财政这个顽疾。哪怕先前对徐阶不作为感到不满的士子,亦是开始转变了态度。

一时间,很多士子当即落入了“削减宗藩禄米,解决大明财政问题”的美好愿景中,都在期盼着新的藩王供养制度出台。

“微臣左副都御史董威谨奏:寿县、凤台二县逋课至二十四万余引,灶丁逃亡。徐渎、临洪等场,灶丁逃亡已过半,多有贫寒而无力娶妻者……故请体恤灶丁,此乃盐政之本也!”

在这个热烈的议论中,却很少人注意到,被派遣到淮南整顿盐政的左副都御史董威正式向朝廷上疏,直指两淮灶户苦状云云,请求朝廷多加体恤灶户。

这一份奏疏紧跟着林润的奏疏上呈朝廷,只是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被林润的奏疏所吸引,对左副都御史董威的奏疏却是反应平平。

时间仿佛真的能够消除一切,在呼吁削减宗藩禄米的声音下,大家对左都御史董威整顿盐政的结果,却没有生出多少的质疑声音。

特别一篇《淮南见闻》刚好刊登在《谈古论今》上,令到大家亦是重新思索盐政的问题,开始同情起那些受苦的灶户们。

正是如此,在最新的风向之中,提议削减宗藩禄米成为了一个救国之策,而整顿盐政却已经慢慢被士子们所健忘。

十月十五日,又是一个官员的休沐日。

金台坊林府,暖阁中。

杨富田等人纷纷聚到了城北,由于天气的缘故,自然不可能在花厅那里喝西北风,而是在这个温暖台春的阁房中呆着。

魏时亮是最后一个到场,冷得他是瑟瑟发抖,只是当推开门走进里面的时候,顿时感到一股温暖的气流是扑面而来。

守在旁边负责看门的林福递给他一个小暖壶,他接着小暖壶捧在手心上,刚刚感到僵硬的身子,慢慢地恢复着活力。

却见众同年围在旁边的一个沙盘上,却见兵部主事宁江和吏部主事周幼清正在那里对峙,其他人则是站着旁边围观。

魏时亮正想上前看他们二人的对战情况,却见周幼清拱手认输,众人便是一哄而散,而看到他到来之时,亦是纷纷回到了座位上。

借着休沐的时间,众同年聚到一起喝酒聊天,已然是一件令人很向往的事情,亦成为他们这帮同年加深情谊的最重要途径。

“我说什么来着?徐阶只会玩一些虚的,他实质跟严嵩没啥两样!”宁江刚刚取胜正是得意之时,当即便是放声指点江山道。

孙振刚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公允地反驳道:“这削减宗藩禄米之事,此举利


状态提示:第1275章 十月冬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