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诗与刀>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堂,瓜州
戈壁里修出四万里的高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即便是后世机械时代,修四万里铁路都是千难万难的事情。

“欧阳正,你在此危言耸听,到底是何目的?朕就不明白了,战事刚起,你就在朝堂上大言不惭,说汴京危矣之类的话语,你莫不是就等着汴京危矣?”夏锐已然有怒,好端端刚继承大统,大好的江山,近三百年,都好端端的,怎么就他一登基,汴京就要危矣了?要是照欧阳正这么说,边境一开战,汴京就危矣,那汴京不知被人围困多少次了。但是事实是这汴京,从大华立国之后,从来就没有危过。

欧阳正听得皇帝呵斥之语,手掌一叠,已然心急如焚,这其中的道理,到底该怎么去给皇帝说清楚呢?欧阳正急忙思虑这个问题。

龙椅上的夏锐见得欧阳正沉默无语,颇有几分自得,左右看了看,问道:“吴卿,你来说说,欧阳正所言,有没有道理?”

吴仲书闻言,往前两步,也在思虑。他懂得欧阳正所言的道理,那就是怕万一室韦入关之后,打破太原重镇,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那汴京自然危险了。但是这一切还只是个开始,王元朗大军正在攻打反贼,室韦人也不过刚刚聚兵。好似也还不至于到得欧阳正这般的口气话语。

所以吴仲书答道:“陛下,欧阳公之忧,并非没有道理。此时该密切关注军情奏报,兵事无常,胜败难定。依照臣之见,多备钱粮总是无错,汴京大军是否北上,可待些时日再来定夺。”

夏锐闻言有些不爽,便是觉得吴仲书过于会做人,话语两边都不得罪,不是自己满意的答案,左右又看了看,问道:“许卿,你来说说。”

许仕达听得夏锐点名,连忙从人群之中左右挤了出来,现实大拜,然后说道:“陛下,臣乃后进,人微言轻,但是多少也有一些看法。草原自古乃我汉家宿敌,犬戎匈奴,柔然鲜卑,五胡诸部,突厥室韦,与我汉家征战两千年。但是,这些蛮夷之人,从来都难以真正得势,反倒是我汉家越发势大,到得如今,我大华更比汉唐不差。室韦与我朝打过太多次,即便是昔日侥幸入得关卡,也在应州城外铩羽而去,丢盔弃甲。而今我朝新皇登基,万事皆顺,强盛之国也。室韦即便再南下,不过又是铩羽而还,在此丢盔弃甲而去。“

许仕达还真有几分学识,说起话来,古今之事,都是信手拈来。

夏锐终于听到满意答案了,看着欧阳正,心中在想欧阳正为何非要在朝堂上这般危言耸听?是不是人总喜欢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夸大几分,待得解决之后,就能让功劳也更大一些?

兴许真是这个道理,夏锐想明白了,哂然一笑,摆摆手,示意许仕达回去,然后开口道:“只要有军情到得汴京,便立马来报。朕且看看,看看常凯拥一府之地,是哪里来的自信要与朝廷争锋。朕也要看看,室韦人如何就过得了应州?还能过得太原。”

夏锐说这话,大概就是说给欧阳正听的。夏锐心中还有一个心思,这回机会正好。既然朝中大多数人都觉得欧阳正如何好,那就用这件事情证明一下欧阳正是不是那般的好?

如果不是那般的好,欧阳正就没有资格坐在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了,就该名正言顺让欧阳正回家养老了。夏锐总有一种感觉,感觉这欧阳正在朝堂是就是只手遮天,连吴仲书这般的人物都不敢直言。满朝诸公唯有一个年轻的许仕达不畏强权。

这般只手遮天的人物,最好还是回家养老更为稳妥。欧阳正与徐杰都回家养老,这朝廷就清净了,再也没有人指手画脚。

历朝历代的新皇帝,都要经过这么一遭,刚登基之时,要想真正掌权竖立威严,然后施展抱负。就得把倚老卖老指手画脚的人都赶走。

欧阳正叹息一声,与吴仲书对视一眼,开口说道:“陛下,胜,臣之万幸,陛下之万幸,大华之万幸。但是不可一味只谋胜,而不谋败。禁军此时北上与否,陛下定夺了,臣也难以多言,但是钱粮必须要备,哪怕是暂时拖欠官员俸禄,也该开始筹备更多钱粮,确保万无一失,才是重中之重。”

欧阳正已经把能说的都说了,夏锐看着欧阳正脸上显得有些无力的模样,笑了笑,得意的是自己看得清欧阳正的内心。

“欧阳正,备,你便去备,把官员俸禄都拖欠着,留着钱粮放在你尚书省下拿好,以防万一。”夏锐心中只觉得瞌睡的枕头来了,欧阳正既然要拖欠官员俸禄,准备打仗,那就拖着欠着。满朝之人都看到了听到了,是欧阳正说不发俸禄的!

若是有谁有怨言,都找欧阳正。如果怨声载道,那就更好,都到朝堂来弹劾,正合夏锐心意。也就不必之后什么事情了,夏锐顺势,就让欧阳正回家养老。

欧阳正听得皇帝之语,只觉得心中松了半口气,还大礼拜下,答了一句:“陛下深谋远虑,陛下圣明。”

也是这个朝廷,真的没有多余钱粮了,王元朗开战,就已经把府库国库搜刮了一通。而今若是再要起汴京禁军北上,来钱的办法,最快的就是从官员俸禄里拖欠一下。

官员俸禄可不是个小数目,名头大的,多则几千石的粮,上万的银。名头小的,上千石的粮,上千两的银子。即便是一个七品知县,一年也有百十石粮食,百十两银子。

这些若是拖欠一下,真能从各地聚上不少钱粮。

但是能做这种事情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堂,瓜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