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死玉邪匠>第244章 找漏洞发外财

当我把我的猜测说给了于跃和施知交听之后,于跃听后想了想告诉我这件事儿确实很有可能。现在我们不想追究别的,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老人家的错误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才有可能找到尸体,所以说我有必要继续调查,弄清楚他们当初到底在搞科研的时候做了什么亏心事,才能找到尸体的下落。

那时候于跃的岳父还没认识他的岳母,但是他还是孤身一人。当时他们挖出了一个王爷的坟墓,那个王爷有些与众不同,因为他想要参与造反,所以说是被皇帝赐死的。但是他们两个人是一奶同胞,所以说在他死后皇帝也没有过分追究他的责任,又因为那个王爷只是密谋谋反,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所以东窗事发之后被人举报,他立刻下跪求饶。

考虑到他跟皇帝是一奶同胞,因此皇帝赐死之后,还是以王爷的规格把那位王爷下葬了。这是皇帝能给他最后的一点人次,可是不管怎么说这王爷也是喝毒酒意外身亡的厉鬼,所以说这个坟墓的构造有些特别。

只有特别的构造才能镇住管鬼魂,避免他出来冤魂索命,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坟墓都是按照王爷的规格建造的,符合当时的历史特点。作为王爷的坟墓,是什么规格,里面会放什么东西,这都是有明文规定的。这是我们的知识范畴,所以说我们对此比较了解,我们在整理了一下当初挖掘出来的清单之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因为当时下葬都是要遵守礼制的,所谓的礼制就是规章制度。那个年代对于你拥有的东西都有严格要求,礼制对每件东西的规模都有清晰要求。你要是超过了跟你身份相符的规模,让你就是野心勃勃,就是大逆不道,就是逾制,说白了就是逾越制度。

我们清点了一下儿坟墓里边儿发现的东西,发现当时这个王爷的坟墓,保存的非常万丈,没有盗墓人贼来盗墓,所以说里面的东西就应该是按照当时规定好的规格来的。因为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当时下葬的时候都随葬了些什么东西,所以说我们根据这份清单,以及考古队找到的文物进行对比,就能够查出来有没有人私吞什么东西。

但是我知道其实有些东西是查不出来的,因为作为一个儿子,父亲去世了,自然想要在陪葬品当中多放点儿东西,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作为一个王爷又不缺钱,所以说很有可能这个王爷的儿子在下葬的时候,多放了一些东西。只不过在记载的时候不敢记载而已,免得皇帝生气。可是这种行为就给了那些科考人员可乘之机,因为大家都是行家,别人不知道这种事情,但是他们却知道其中的猫腻。如果他们把名册上面东西拿走了,那自然没有办法跟领导交代。因此他们可以把一些名单上没有的东西据为己有,反正到时候大家平分,神不知鬼不觉,除了他们内部人士,别人谁都不知道。

这种东西卖出去一两件儿,就够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的。我们家也经常收这种东西,我还知道这种东西往往都是好东西,所以物美价廉,我们双方都很喜欢这样的交易。于跃的岳父偷出来了什么东西,我自然不会知道。但是我感觉其他三具尸体全都没有诈尸,只有于跃的岳父诈尸了,这肯定说明他本身有问题。

也许他死的时候,身上就带着当初从古墓里偷出来的宝贝。我知道这么做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挺常见的。据说当年东陵被盗,无人知道是谁干的。有人说是土匪所为,有人说是墓道坍塌,路过的人侥幸得到了里面的宝贝。

反正谁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那个军阀属下的一个军官的老婆,这个女人不知道什么叫低调,她把偷来的一颗夜明珠缝自己的绣花鞋上,然后去听戏。结果戏园子的灯光一暗,全场都发现她脚上的那颗夜明珠夺人二目、数数放光,这时候大家知道那个军官不可能有这样的宝贝。这样的无价之宝,乃皇家贡品,所以说警察就立刻追查上门去,结果一盘问那军官夫妻二人,他们没有办法守口如**,最后说出了实情,众人才知道到底是谁盗了老佛爷的坟墓。

这种漏财炫富的行为确实有些愚蠢,但是有些人觉得这些年深日久,无人知晓的事情,真相不会浮出水面,而且偷出了这些无价之宝,就应该出去展示一下。用一位古人的话说:有钱不花,死了白搭,有钱了不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那就相当于晚上穿新衣服出门,没人看到的话,这有什么意思呢?

虽然这种行为被人称之为沐猴而冠,但是人在取得了成功之后,想要衣锦还乡,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说我感觉现在看来,这个于跃的岳父恐怕手不干净,当初他们四个人肯定从坟墓里偷了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但是跟古代记录上没有而已。他们把那些东西留下也就留下了,估计那东西也不是什么大物件儿,要不然的话他们也不太方便私藏偷走,所以说我就询问于跃和他的岳母,让他们仔细回一下,想想他的岳父身上带着没着带着什么特别古朴的东西,而那件东西是否就是整件事情的关键,它很有可能就是当初他们从那个王爷的古墓里偷出来的。

于跃和他的岳母思来想去,想了半天表示他岳父这一辈子就喜欢一块儿玉佩,那块玉佩他戴在身上从不离手,当初他们在医院和火葬场的时候,都说


状态提示:第244章 找漏洞发外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