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汉奸臣>第二百四十四章风云变幻
,之后便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两天后,年仅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帝位,尊其母何皇后为皇太后,因刘辩年幼,难以主持朝政,所以由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

何太后主政后,立即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光熹,封年仅九岁的皇弟刘协为勃海王,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国务。

至此,朝政大权尽数掌握在何进手中。

而何进在执掌大权后,怨恨蹇硕想谋害自己,所以暗中计划着想要除掉蹇硕,而袁绍更是趁机进言,劝说何进除掉所有宦官,何进大为心动。

接着,他又广招天下名士进京辅佐,何颙、荀攸、郑泰等二十位名士纷纷响应,前来洛阳。

其中荀攸因为曾经辅佐过段增,早已名声在外,所以此次被何进任命为尚书,又任命何颙为北军中侯,其余人等也各有封官。

而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洛阳的局势更是变幻莫测,何进看上去似乎大权在握,一举剪除了上军校尉蹇硕和董太后、骠骑将军董重这两股重要势力,将整个洛阳的军权都牢牢掌握在手中。

但在这背后,却也隐藏着极大的危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矛盾到了即将爆发的时候。

其实,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之间未必就没有和平共处的机会,但偏偏何进却听信袁绍、袁术兄弟之言,非要将十常侍,甚至是宫中所有宦官都除掉,结果打击面太大,竖立了太多的敌人。

甚至连何进的亲妹妹何太后,以及他异父异母的弟弟何苗等人,都反对何进,反而与十常侍站在了一起。

没有何太后的支持,何进想要将十常侍除掉就必须另辟蹊径。

就在这时,袁绍又出了个馊主意,那就是召外兵入洛阳,以此来向何太后施压。

而这外兵之中,最重要的一股便是前将军、领并州牧董卓。

自从与白波军交战后,董卓的大军倒也取得了几次大胜,不过白波军却并未被他彻底消灭,反而有越战越强的架势,他们从左冯翊北上,进入山区,借助那里的复杂地形继续袭扰各地,这令朝廷极为不满。

今年年初,汉灵帝还在时,就意识到了董卓有尾大不掉之嫌,想要剥夺其军权,于是下诏任命董卓为少府,征其回洛阳任职。

少府这个官职看似很高,乃九卿之一,但实际上却没有实权,而且董卓若是接受的话,他就要放弃军队回洛阳,这样的诏令他能接受才怪。

所以董卓上书朝廷说,他麾下将士多羌人、匈奴人,他们桀骜难驯,非要把他的车马拦住,不让他回洛阳。

这样的鬼话自然骗不过朝中大臣们,可惜,董卓此时大势已成,天子也不愿与其闹翻,所以只能忍下这口气。

等到后来刘宏病重后,再次下达诏令,让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改授董卓为并州牧。

并州牧的职权可比之前的少府要重多了,而且这还是当时天下的第四个州牧,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董卓这下也没有再推迟的理由,只好接受任命。

不过在接受朝廷诏令之后,他却拒绝交出所有军队,反而上书朝廷,请求带着麾下军队前往并州上任。

而当时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向皇甫嵩建议直接除掉董卓,接管其兵权;可皇甫嵩却认为“违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于是拒绝其提议,只是将董卓的举动上奏给朝廷,请求朝廷来定夺。

刘宏当时已经病入膏肓,朝廷也正处在多事之秋,对于董卓如此桀骜的举动,根本无法制止,只能不痛不痒的派使者前去谴责几句。

最终,董卓带着麾下精兵向并州进发,不过在抵达河东郡后,却又停了下来,在这里观望着洛阳的局势。

……

这天,何进召麾下亲信前来大将军府议事。

共议之时,袁绍提议说,应该召各地将领领兵进洛阳,以此来向何太后示威,迫使何太后同意诛杀宫中宦官。

这样的提议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主簿陈琳、侍御史郑泰、尚书卢植等人都纷纷出言劝谏。

曹操更是直言道:“宫中用宦官,这是古今皆有的事情,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宦官大权和过多的宠信罢了。既然要惩治他们,就应该除去首恶,这只要派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至于大张旗鼓的去征召各地军队呢?假如非要如此,我料此事必败!”

可惜,在袁绍兄弟的蛊惑下,何进却是铁了心的要这么做,不管其他人怎么劝阻都无用。

议事结束后,大将军府门外,段增与曹操二人并肩而行,身后典韦等人都隔着十几步远远跟随着。

“大将军听信本初之言,非要召外兵入洛阳,此乃变乱之源;适才叔益亦在场,你乃大将军亲信之人,为何不劝阻大将军?若是你出言反对,或许能让大将军回心转意!”

刚才议事时,段增始终一言不发,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所以此时曹操的话语中颇有些埋怨。

段增听了苦笑道:“大将军如今铁了心要征召外兵,你们这么多人出言劝阻都没用,某就算开口,又有何用?孟德兄却是高看小弟了。”

曹操气道:“就算如此,那也要劝说,怎能坐视大将军把朝政搞乱呢?”

段增摇了摇头,轻声道:“孟德兄,你难道没看出来吗?大将军此人出身贫寒,骤然得到富贵,他已经被权势冲昏了头脑,哪里还听得进人言?本初兄投其所好,提出的建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风云变幻--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