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自己几番进言,务必安抚前明官绅,巩固根基等等,李自成不仅没有听,搞出追赃助饷,虐杀前朝官勋,甚至放任军纪大坏,纵容官兵烧杀抢掠。
好的声名是要长年累月建立,但将之摧毁却只是一瞬间的功夫。
屠城变成习惯后,就再也没有市民归心。
李自成整天幻想当皇帝,以为崇祯死了,天下就是自己。
他不仅忘记四方有大西、明遗臣及大清,没有思考如何一统河山,反而叫人准备登基的仪式。
无论他进言多少次,李自cd不喜欢听。
其他臣子都是同一样目光,看不到大顺背后隐藏的危机,安心享受眼前的欢乐与荣华。
“闯王已非当日的闯王,而崇祯亦非过去的崇祯。”奏直言道:“自从京城陷落,圣上一直在民间流浪,早已洗心革脸,决心痛改前非。”
“娘娘是皇上妃嫔,自当维护夫君。”李岩反问:“崇祯帝真的未死?”
“当然。”
“那么之前下葬的尸体,莫非是假的?”
奏点头。
“现在是崇祯守山海关,一旦城陷门破,清兵长驱南下,先生觉得京城的闯王还能安枕无忧吗?”
自山海关一路往西至京城,全是平坦的原野,无险可守。
关门一破,意味京城亦暴露于铁蹄威胁之下。
李岩早就叫李自成好好招降吴三桂,先使其安心守关,毋让清兵入京。
然而他们不听,结果招致今日之局。
京城去年来一场鼠疫,月前再遭大顺军掠杀,至今仍未复元。
倘大清入境,凭目前李自成的军力,根本不足以抗衡。
对李岩而言,李自成怎么样还是其次,最大问题是天下百姓。
他是为万民谋福祉,而挺身协助自成。
命运弄人,他不仅救不到任何人,改变不了天下,更令生灵涂炭,甚至趁机令外族乘虚而入。
汉族在蒙古人的统治下受尽屈辱,后来得太祖复兴中原,才将之赶出去;如今又再来一批满州人,绝非李岩之本意。
“娘娘的意思是……”
奏站起身,低头迫视李岩:“事关天下百姓,国家千年福祉,岂可再分敌我内斗?望助妾身一臂之力,先抗击清军。事成之后,是去是留,悉随尊便。”
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李岩以为自己幻听,一时接不上话。
“绝无戏言。”
“凭何信汝?”
“不如说,要用甚么方法,才能令你相信我呢?”
奏将问题抛回给李岩。
古来言而无信者多的是,李岩从容起身,一口气提出自己的要求:“将我们全部释放。”
他指指身后所有人,补充道:“让他们都离开,独留我一人。”
奏即时答应:“好。”
“而且我不是当崇祯的臣子,只是以平民身份献策。”
“没问题。”
“当击退辫子兵后,我便回去大顺,不准挽留。”
“一言为定。”
身后获释放的人,是为证人,他们会将现在的事传开去。
假如崇祯事后反口,则必遭天下人弃骂。
再者士兵返回大顺,亦会将山海关的情况报之。假使真的失守,至少李自成有时间准备抗敌。
最重要是第一点,之后二三点其实都不大重要,仅为个人利益而矣。
“娘娘,可是……”
奏举掌制止身边人:“妾身自有分数,若皇上问起,由我一力承担。”
诸位大顺军士兵解绑,其中更有兄弟李仲、李开等,他们得知清兵寇关,莫不义愤填膺,坚决不走。其他将士亦附和,加入抗敌。
放弃李岩好不容易才争取的机会,都要留在他身边,足证本人人缘不错。
李岩几经劝说,才说得几人回京,向李自成报告。
奏先领着这批人去找朱由检,正好碰上他往这边走。
“这批不就是逆贼吗?夫人带他们过来作甚?”
奏行礼后解释道:“皇上,这批人可为君分忧。”
“分忧?怎样分忧?”
“此人乃自成身边军师李岩,神机妙算惊神鬼,兵法精通似武侯。得其助力,必可击退清兵。”
李岩依然不受此高帽,仅仅向朱由检行拱手礼:“鄙人姓李名信,字岩,大顺军中营制将军。虽然受俘,然无意投降。”
“不投降?”
“本人仅以客座身份,为百姓以征天下。满州辫子军既临,必将如蒙古之元,迨害万民。是以愿策一己之力,先破此劫。”
奏亦插口道:“臣妾已允诺,事成后将功赎过,放其归去。”
“这样子怎么行!”
朱由检冲口而出,他从未闻如此歪理。
辛辛苦苦掳走对方的军师,不降便杀,岂可放虎归山?
之后又想到与奏的约定,不得不平伏跌宕心情。
“夫人,跟我过来。”
二人双双来到火把映照不及之场所,朱由检问:“奏,你能给一个说法吗?”
“清兵寇境,单凭目前山海关兵力,决不能胜。”
“怎么会胜不了?你不是有一堆法宝吗?拿几个出来不行吗?”
朱由检一副理所当然的说完后,想起奏的书本越来越薄,不免担心起来。
“莫非夫人有何隐处?尽管明言。”
奏仰头望向朱由检,自从他夺得兵权,在小小的山海关重新称皇,便一改之前的颓相,气息变得更好。
如今的他正散发出中年男人独有的魅力,明眸静静射向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