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号和布列塔尼号两艘驱逐舰的自杀式攻击行动确实是十分有意义的。
趁着征途号将主要火力集中到高速接近自己的两艘驱逐舰的时候,洛克上校指挥着自己手下的水兵们抢修好了澳大利亚号巡洋舰的主要动力系统和火力系统。
再勉强修好了澳大利亚号巡洋舰上的动力系统和火力系统之后。洛克上校随即命令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向着西面的征途号,全速靠近。既然征途号之前已经对澳大利亚后发动了两lún_gōng击了,那么是时候让澳大利亚号发起反击了。
洛克上校之所以选择的是回身对征途号进行反击而不是抢修好之后立即脱离作战,向东部澳大利亚海岸的方向逃跑。主要原因在于,虽然刚刚的两轮炮击精确度非常高威力也不小,但是洛克上校通过多年的经验判断,对方火炮的口径并不大。
根据洛克少校的判断,他认为对方那艘轻型巡洋舰上火炮的口径也就在120毫米到180毫米之间,而澳大利亚号巡洋舰主炮的口径可是在200毫米以上的。所以洛克上校认为,只要接近到澳大利亚号巡洋舰上的主炮可以对敌方进行较为精确的炮击的距离上,自己的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就会占据优势。
另一边已经下定决心要对征途号发动前置雷击的布列塔尼号驱逐舰的舰长,在布列塔尼号驱逐舰刚刚和征途号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了鱼雷的射程之后,马上就下令布列塔尼号驱逐舰发射所有的鱼雷。
虽然布列塔尼号驱逐舰的舰长的命令是发射所有的鱼雷,但是由于整艘布列塔尼号驱逐舰上只有两个鱼雷发射管,所以布列塔尼号驱逐舰最多一次也只能发射两枚鱼雷。如果,布列塔尼号驱逐舰想要把所有的鱼雷全部发射的话,那么至少也要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但是很显然的问题是,征途号不会给布列塔尼号驱逐舰这么长的时间。
就在布列塔尼号驱逐舰发射鱼雷的过程之中,征途号上的火炮已经将攻击目标对准了布列塔尼号。随后,征途号连续对布列塔尼号驱逐舰发动了数轮的炮击,布列塔尼号驱逐舰整体的上层机构被炸得面目全非,其指挥室甚至直接因为弹药库的爆炸而被炸上了天空。
不过有一点至少是值得称赞的,那就是在布列塔尼号驱逐舰上层结构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依然坚持正常工作的布列塔尼号驱逐舰上的水兵们。
他们还在不断的向征途号发射鱼雷。直到整艘布列塔尼号驱逐舰全部笼罩在大火之中,已经基本上不可能有任何人幸存为止。
在整个过程中,布列塔尼号驱逐舰一共向征途号发射了四枚鱼雷。这四枚鱼雷拖着白色的航迹,向着征途号飞速接近。
在发射这四艘鱼雷的时候,不列坦尼号驱逐舰上的鱼雷操作员还机智的用了广角发射的发射方式,这使得鱼雷成一个扇形向着征途号高速接近,这使得征途号无论如何机动躲避都会在一个方向上至少遇到一枚鱼雷。
在进行了足够的机动规避动作之后,征途号依然无法摆脱最后一枚鱼雷,征途号上的舰长陈峰不得不下令使用定深的深水炸弹来提前引爆鱼雷,规避这枚鱼类可能对征途号战舰的舰体造成的伤害。
定深的深水炸弹确实提前引爆了这枚鱼雷。但是,由于这枚鱼雷的爆炸的地方距离征途号只有几米的距离,虽然没有对征途号的舰体造成伤害,但是征途号依然能够感觉到这枚鱼雷爆炸产生的威力,整艘战舰都能感觉到震动。
此时在征途号上坐镇的伟大领袖陆航自然也能感觉到这枚鱼雷爆炸所产生的震动,这个时候我们的伟大领袖陆航对于之前一直遵守的尽量不动用导弹和鱼雷的想法有了一些动摇。
毕竟,现在这场战斗只是征途号和澳大利亚海军编队的战斗。澳大利亚海军编队只有一艘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组成,根本算不上强大。即便是这样,澳大利亚海军编队也给征途号造成了一些麻烦。
如果征途号要是面对由詹姆斯萨默尔中将率领的英国远东舰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枚鱼雷就不是被定深的深水炸弹提前引爆了,而是直接击中了征途号。
我们的伟大领袖陆航还在思考之前自己尽量不动用导弹和鱼雷的想法,是否需要改变的时候。站在他旁边的陈峰,就对着陆航大喊道“司令官阁下,请注意保持身体的稳定的!”
还没等陆航缓过神来询问陈峰到底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征途号就进行了一个大角度的转弯。随后,陆航就听到了炮弹在水中爆炸的声音,顺着指挥室的窗户向外看去,他就看到了一个水柱高高的在征途号身旁升起。
这个高高的水柱,就是澳大利亚号巡洋舰的炮弹产生的。澳大利亚号巡洋舰趁着两艘驱逐舰纠缠征途号的时候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随即调整好了自己的战斗状态,向征途号发射了第一轮炮击。
虽然澳大利亚号巡洋舰的第一轮炮击没有一枚炮弹命中的征途号。但是,就事实上来讲,这一轮炮击在战斗水平上已经是很高的了,距离征途号最近的那枚炮弹就差一点点就击中了征途号。
考虑到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已经遭到了重创,而且这艘巡洋舰上面的舰员也是平常训练不多的澳大利亚水兵。那么这一轮炮击的成果更是幸运中的幸运了。
很可惜的是,洛克上校面对的敌人是远远超过他这个时代的敌人。所以说他做出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