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文明成长系统>0474 马其顿行动(10)

即便在现在这种非常紧张的情况之下,同盟国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动,但是其调动的速度和调动的规模远远比不上德国军队。

当哈斯科沃彻底失守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同盟国军队对于继续守卫伊斯坦布尔以西地区的欧洲土地也陷入到了一定的争议当中。

英国方面的意见很清晰的表明了,英国人现在已经不打算继续在这里继续打下去了,随着哈斯科夫的失守,英国现在的交通线已经被彻底的切断,而同盟国又不能及时的收复重要的土耳其边境城市。

在大英帝国看来现在从巴尔干方向继续向欧洲推进的可能性已经变得非常低了,所以英国人现在不希望继续在该方向上保持强大的驻军。

但是另外一方面,英国首相丘吉尔又非常希望能够借助在巴尔干地区登陆,切断苏联向中欧和西欧施加自己影响力的通道,所以说英国现在表现出了政策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撤出巴尔干战局,让美国人顶上来,另外一方面又不希望美国人同样撤出。

这样的纠结政策之下,就使得英国人的战略部署变得非常的混乱,英国人战略部署现在变得极其的混乱,一方面,英国人现在正在考虑应该如何撤出已经打成一片的巴尔干战局,另外一方面英国还需要说服美国人让美国人认为巴尔干战局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撤退的。

但是这几乎很难说服美国人,美国人又不是傻瓜,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英国人现在的做法呢,所以说美国给出的答复非常简单,要不然英国军队主力留在这里继续坚守伊斯坦布尔,美国会提供一定的援助,要不然如果英国选择撤出巴尔干地区的话,那么美国也会撤出巴尔干地区,与此同时美国最多会保持在安卡拉的存在,依靠安卡拉周围的山地环境阻挡德国继续向亚洲推进。

对于同盟国来说,现在的争论是非常致命的,在1月6号1月7号1月8号三天的时间里面,同盟国都集中在这样的争论当中,而德国军队却在这三天的时间当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推进,在南县的希腊方面军和在北线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方面就成功的推进治得距伊斯坦布尔只有几十公里的地方。

而另外一方面,从哈斯科沃出发的德国军队现在也已经逼近了伊斯坦布尔,并且成功的清除掉了伊斯坦布尔外围大部分的黎城堡垒。

这使得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变成了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1453年的时候。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一座城市。现在同盟国在欧洲方向上也只剩下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其他的城市虽然也存在,但是由于规模过小,而且位于马尔马拉海沿岸,使得他们不具备大量防守的条件。

这样的,战略环境使得同盟国在之后的战略调整当中,不得不放下各自之间的分歧,虽然英国和美国有这样的分歧,但是他们同样不能接受德国人更快速的逼近亚洲,毕竟如果德国快速地推进治安亚洲的话,那么会使得英美的战略构想彻底破产。

1月9号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在伊斯坦布尔外围进行了第一次反击,这一次的反击主要针对的是德国第一装甲师,德国第一装甲师,本来位于苏德战场,是因为现在在巴尔干地区发动的反击作战,才从明斯克周围撤出的。当德国军队的装甲部队暴露在同盟国面前的时候,也就暴露在了苏联红军面前。

这一次的反击并没有多么的成功,只不过是将德国击退了几公里而已,不过这也为伊斯坦布尔周围的战略布防赢得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但是这一次攻击对于苏联红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从同盟国方面得到了最新的消息,这说明德国人已经把至少三个装甲师从东线撤出了,这对于苏联红军来说是非常好的好消息。

在这种情况之下,朱可夫元帅马上上,斯大林同志提出应该立即发动一场大规模作战,既然希特勒已经把他的宝贝装甲师撤出的东西,那么就该轮到苏联红军发威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斯大林同志非常轻易的就答应了朱可夫的要求,毕竟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任何人还会继续容忍德国人两面开战。

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斯大林同志此时已经通过在英国的间谍知晓了丘吉尔的相关计划,他非常清楚,丘吉尔的计划就是要切断苏联向德国和西欧推进的路线。

在这种情况之下,斯大林同志当然不满足于在付出了如此惨重伤亡的代价之后,苏联还被限制在东欧,所以斯大林同志希望能够尽快的在战场上取得进展,向欧洲方向推进。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斯大林同志接到了来自于美国和英国的求救电报,虽然说斯大林同志对于丘吉尔非常的不满,并且对于英帝国一直保持着非常警惕的状态,但是对于美国人的要求,斯大林同志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满足的,毕竟在之前的一系列行动当中,美国人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现在是时候苏联也向美国提供援助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斯大林同志亲自指挥朱可夫策划一次大规模的反击,这一次的反击预计将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至黑海。

之所以这一次的反击规模如此之大,就是因为之前的一系列行动当中,虽然苏联红军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击,但是德国人依仗自己战斗力较强的装甲部队,成功的阻挡了苏联


状态提示:0474 马其顿行动(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