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春风二十年>第1164章 生煎包

张福说:“去了问问呗,你还想把京城饭店的在这报了呀?”

继大娘说:“他说了报销车旅费和住宿,京城饭店不也是咱们出来住的吗?”

小黄堵了一辆出租车,四个人上车。“吴宫大酒店。”

其实公交车就在广场边上,从火车站到福建中路,吴宫边上就有站,可四个人全是两眼一摸黑,谁也不知道。

在这个年代,沪海的夜色显得璀璨夺目,五光十色的各种灯光,琳琅满目的店铺,传说中的酒吧,全是外国人的咖啡馆,飘着香味儿的生煎包,都叫来自全国各地的‘土老帽’们应接不睱。

这会儿浦东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在浦西人眼里还是乡下,何况来自外省的。

开房,吃饭,睡觉。

张福也不知道自己是几点钟才睡着的,但仍然在早上天一亮就清醒了过来。

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无限的憧憬洗漱完毕,张福看了看时间,距离招商大会的时间还有三个小时。

他在屋里转了几圈,也没事做,想去把老妈叫醒想想没敢,把窗子打开趴在窗台上看着外面,想像着自己未来的情形,顿时有一种豪气从胸中升起,连对面那栋百米高楼在眼里也变得寻常起来。

“澎,澎澎澎。小福,小福?”

继大娘的敲门声把张福惊醒,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窗台边睡着了。咽了一口口水,跑过去把门打开。

“你是起了还是没睡呀?还是正睡着?”继大娘看着跑进卫生间洗脸的张福问。

“起早了,刚才又迷糊着了。”张福有点儿不好意思。

“快洗,完了下去吃饭。吃完饭上来时间正好。我刚看了一下一个人没有,不太像你说的那么热闹啊。”继大娘有点耽心。

张福说:“人肯定不能少了,你就看着吧。”

继大娘说:“那咋这一早晨也没看到一个呢?”

张福说:“不住这呗,这一晚上这么贵,有几个人舍得呀?多正常啊。”

继大娘摇摇头:“要是连在这住一晚上都舍不得,那人能干啥?开小卖部啊?按你说的那,一弄一个省,还得交啥加盟费,再上货宣传,没有个几十百八万能行?”

张福说:“人家还非得和你一样啊?这边又不是这一家酒店,住哪不行。”

继大娘说:“开会在这,谁能特意找麻烦住别的地方去?真像你说的这么好的项目,这么大的买卖,来的不都得是大老板哪?反正,我感觉,没啥底。”

张福说:“还兴人家今天才到呢,非得提前来呀?来了就不兴有别的事?哪有那么多事,你一天真是的。”

娘俩拌着嘴,张福把脸擦了,一起从房间里出来,汇合了小劳和小黄,到外面街上找东西吃。

这边是老城,街道很窄,房子也很破旧,和咫尺之隔的南京路完全不像是在一个城市里。路边都是私建的两层三层小楼,电线乱糟糟的扯着,墙皮脱落门窗老旧。

临街这一面全部都改成了门市,弄的乱七八糟的,牌子大大小小千奇百怪,整个街面给人一种又乱又脏的感觉。

头上都搭着竹竿什么的,晾着被子衣服和床单,人很多,行色匆匆的,车辆鸣着响笛慢慢驶过。自行车很多,和路人挤在一起,哇啦哇啦的说话声吵吵闹闹的,一句也听不懂。

有很多早餐店,人群挤在窗口购买,酱肉包子,生煎包子,买了几个拿在手里边走边吃,香味和着蒸气在街头飘荡。门市中间夹着巷弄口,窄窄的,看进去黑洞洞的,里面就是本地的普通人家。

继大娘左右看了看,对这个环境有点不太适应,说:“就吃这个包子吧,行不行?”

张福点点头:“随便,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几个人走到街头十字路口一家生煎店。

这家店店面在视线之中最大,里面有桌椅可以堂食。

里面的桌椅像小学教室一样,一排一排的摆着,左右各留出一条往后的过道。在店里吃东西的人不多。

四个人随便找了个看起来还干净的桌子坐下,等了一下,没有人来服务,小黄拉住一个走过的店员:“吃东西。”

那大姐用鄙视的目光看了看四个人,抬手比了比:“交钱买票。”口音很浓,不过还听得懂。

原来这里是和东北以前的国营餐馆差不多,服务员不服务,要自己去交钱买票,自己端东西过来吃。

小黄起来,去买了四笼生煎四碗馄饨,然后就到临街这边的煎锅边等着。煎锅是单独的一个屋,两个窗口,一面临街一面在店里,街上排着队,店里没几个人。

煎包师傅面无表情,也不理店里店外的人说什么,像听不见一样,只是忙活着自己的。

等了好一会儿,馄饨都快喝完了,四个人的煎包才算出了锅。

不过馄饨和煎的味道还好。

吃完饭出来,看了看时间,已经八点四十多,离九点开会十多分钟,四个人就回了酒店。

会议在三楼。

一出电梯是个中转厅,会议室的门已经开了,里面有几个年青的男男女女在忙活着布置会场。横幅已经拉起来了,迎面是投影,已经在播放着,笔记本电脑就放在第一排桌子上,边上摆着一撂一撂的宣传单。

一边墙角摆着辆自行车,货架上有一个小箱子,四周贴着烹饪钙的广告画。

会场里稀稀拉拉的坐着十来个人,都穿着大衣围着围脖,有的还在打着哈欠。

张福兴奋的拉着继大


状态提示:第1164章 生煎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