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由北庆方面率先发起的攻城战一直持续了将近大半天的时间,这是一次极为简单的攻城战,没有任何华丽的阵法,更没有讲究计策,甚至连攻城时的先后顺序也完全没有排列过……北庆方面就是用这种简单到了极点,硬碰硬的人海战术进行攻城的。
所以虽说这些之前叫嚣的很是厉害的北方大汉在遇到这场人间炼狱的时候表现的与普通人差不了多少,也是露出了胆怯与畏惧,但他们这种攻城的勇气与气魄还是值得尊敬的。最起码在这场看着像是自杀一样的攻城战之中,北庆方面的将士完全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站在这江南的土地上,还是表现出了北方汉子的厚重与坚强的。
当然了,万事都是相对的。这些看上去很是厚重坚强的北方汉子,之所以在后世被人称作“只会叫嚣的知了”这种听上去有些讽刺的称呼,正是因为在这场攻城战之中,被他们称作“怂包”的南庆三军,也是表现出了不亚于他们的坚强与勇气……于是,整个虎视眈眈,准备横扫江南之地的北庆三军,这就成了“只会叫嚣的知了”。
虽说这种结果与“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这句真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就从北庆大军的行为本身来看,历史也再次验证了一个很严谨的哲学问题——自己装的逼,就算是含着泪也要装完!要是北庆大军在最开始的时候能够低调一些,或者说他们不去嘲讽南庆三军的话……或许就算是他们失败了,史书上也会给他们留上浓重艳抹的一笔,后人或许会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唏嘘,感到惋惜。
要是如此的话,那个时候史书上应该是会这样写到:这群渡江而来的北方大汉在渡江之后的一个月之后,他们映着扬州城外通红的太阳,用血与肉之躯,企图为已经残烛破败的大庆江山做最后的争斗,扬州城外十里之地,血流满地,尸横遍野。映着盛夏江南的太阳,显得有些凄惨……肃然在这场战斗中北庆大军所代表的最后的大庆封建势力落败了,但这种战斗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我们将会永远记住这群人,记住这场战争,记住这样的精神……
这或许是北庆大军留在史书上的最好方式,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他们为自己的自大与轻视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他们将会背负“只会叫嚣的知了”这种讽刺的称呼很长时间,不过虽说这是很讽刺的称呼,但他们的名号却还是用这样的方式延续了下去。那些在后世钻研历史的学者也有很多人站出来为他们正名了。因为这个少雨的江南盛夏,扬州城外是没有多少知了叫嚣的……或许,这也算是不错了呢。
夕阳下,在战场的废墟之上,将残酷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要是这是一副画卷的话,那么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这副画卷面前留步观看的——这就是政治当权者玩弄权利的残忍结果,也是社会形态转变的必然经过。虽然说是有些凄惨,但要是没有这样的战争,也就不会有最后的和平的。
此时百花与沈薇正穿着一身军装站在城墙之上,她们可不是刚刚才来的,在北庆大军开战之初,她们就一直在城墙上站着。这两朵插在扬州这座城池之上的铁莲花,鼓舞着这些本来有些胆怯的南庆将士。也正是因为她们,这才让南庆三军将士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勇气。
南庆三军之前虽说是怂的厉害,但在经过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思想建设”之后,这群将士心中此时已经有了火种。况且看到两个女子站在这血肉横飞的战场之上,他们要是再退缩,那就不是别人看不起的事情了……相信就算是他们自己,只怕也会看不起自己吧!?
“唉~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看着眼前的场景,沈薇突然就想起来之前在金陵战争结束之初,石远站在成堆的尸体之前所说的这句诗来。当时她并没有觉着有多么惨烈,因为在她眼中死的人其实没有多少。直到此时此刻,看着城下这副人间惨剧,她才突然感慨到了这句诗来。
相对于沈薇来说,百花此时的状态倒是还算不错。她们二人之间的斗争之前固然没有间断过,但沈薇之前只是躲在暗处而已,而沈薇,可是堂堂锦衣宫的宫主!
要知道,锦衣宫作为碧水斋与大庆朝廷共同建立的政治团体,实际上是由朝廷监管,然后由碧水斋掌门直接带领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朝廷监管并不会干预锦衣宫的任何行为——只要锦衣宫不会威胁到当权者的统治地位就行。
在大庆还没有分裂之前,锦衣宫掌握着除过皇帝意外任何人的生杀大权!是的,任何人,这其中包括了皇后,皇子等等皇室宗亲。这种权利,根本就是暗处的另外一个皇帝。
而百花这个锦衣宫宫主,因为自身身份的原因,所以在大庆分裂之初,她这就无可奈何的选择了南庆朝廷。毕竟南庆皇帝是她的生父,虽说这份父女之情已经淡到几乎没有了,可不论如何,这种血缘关系却是她无法抹去的。
自从锦衣宫来到南庆之后,整个碧水斋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加上百花这个碧水斋掌门实际上并没有历届碧水斋掌门那么强势,这就导致了锦衣宫势力的极速衰退。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百花与南庆皇帝的父女关系。受到这种关系的影响,百花没有办法像之前的锦衣宫宫主一样强势。于是乎,之前那个行事不会受到任何约束的锦衣宫,在来到南庆之后,便成了南庆朝廷或者说是南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