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将血>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范本

赵君玉四月初启程西去,送行的人着实不少,这个不用细说,晋国公府长子,即便是庶出,也不会缺了友人。

送走了赵君玉,晋国公府这里便清净了下来,只是府中唯一的成年少爷走了,而这个时代,最让人感伤的就是离别,所以府中上下,就都感觉出了那么几分凄清的味道。

所有人的兴致都不很高,就算是赵石,也是如此。

这一天上了早朝,又到枢密院转了一圈,瞅着不顺眼的地方,便呵斥了几句,于是,下属们便都明白,晋国公今日脾气不太好,最好不要去触霉头。

就连想跟他商量一下事情的种燧,也改了主意,没在赵石这里露面。

赵石小小发作了一下,才无奈的发现,没人再往他身边凑了,如此威势,没让赵石高兴起来,却有点哭笑不得。

不觉矫情的想着,权柄太重,也有些不美。。。。。。。。

到了午后,本想知会一声,离衙回府,事情来了。

国武监来人报说,国武监操典出了范本,请赵石亲往验看。

这事情不大不小,对于枢密院而言,国武监操典什么的都是浮云,算不到国朝大事当中去。

但在赵石这里,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和他之后的计划,息息相关。

国武监操典编了已经有几年了,就算有他关注,进度也一直不快,其中碍难之处多多,很多地方,让人很是无可奈何。

但去年改由国武监自己编纂,尤其是去年杏林盛会之后,进度一下便快了起来。

其实今年年初,国武监那边就开始书写范本,到了此时,终于弄了出来。

而且在第一时间。就报到了他这里。。。。。。。。

对赵石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喜事。

几经波折。国武监操典弄的已经非常之杂,若能完成,说是一本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等着看笑话的人不在少数,但在赵石看来,只要国武监操典成型,国武监这里便算是有了立身之根本。

他赵石没那个人力物力,大张旗鼓的著书立说。只能屡屡剑走偏锋,而今终于有了一个大致上不会差太多的结果。

他在这上面的野心也不算大,没想着凭着一本大杂烩,就去跟文圣武圣之类的人物叫板。。。。。。。。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别让文人夺了武人们的血性和志气。

文人们能够读四书五经,武人们一样能看些书本,天下诸般杂学,也能出来透口气。

当然,他从来不会做那些听着让人热血沸腾。却没多少实际意义的事情,国武监操典的编纂,同样如此。

这些年下来。他也想明白了,国武监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学院。

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永远都是无根之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消失无踪了。

什么东西能够长久流传?无疑是文字,国武监操典,就是国武监的根,只要能扎下来,并得到一部分人认同,那么就不会缺了养分。

多少杰出之士。都将精力耗费在钻研儒学上面,钻研的再深。也就那么回事儿,这情形是不是能够改一改,国武监操典就是一个尝试。

而且,这个尝试也只是个开头而已,不过,能进行到哪一步,他心里也没多少底,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

而这些事情,同样可以巩固他的权位,就算失败了,其实也于他无损。。。。。。。

到了这一天下午,厚厚的国武监操典手书范本便带着浓浓的墨香出现在了赵石眼前。

如果异日,这部著作能够堪行于世的话,那么眼前这部手书范本便是珍物无疑。

当着杜瞬卿等人的面,赵石轻轻翻开封页。

而赵石在国武监这一呆就是数日。。。。。。。。。。

洋洋洒洒,数十篇文章,下面还有不少小节,汇聚了上百人的心血,涉及到的东西也是方方面面。

编的很细,但在赵石看来,却还是十分粗陋。

这就是涉及太广的副作用了,还是那句话,以国武监的人力物力,不足以编成一部震古烁今的煌煌大作,勉强一些说,只能是开一代之先河了。

缺失之处众多,但也无法抹去这一部著作的重要性,这就是国武监操典初一面世时的结论了。

当然,既然能称之为开一代先河,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在这部国武监操典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尤其是军略篇中,除了摘抄自前人的兵法著述之外,第一次详尽的描述了汉家军伍的种种特征。

这是前辈兵法大家们不曾描绘,或者可以说是不屑于叙说的地方,但实际上,对于初入行伍的军人而言,这些东西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知识。

换句话说,国武监操典中的军略篇,不再是文人掌中之物,它更适合于普通军人的启蒙读物。

不再那样艰深而充满哲理,平实的叙述了军伍之事,也不再摘引春秋故事,旁证以大秦历次征战中随军笔记以及老军之经验,详实而又有说服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军中操典。。。。。。

而膨胀的最多的还是医药篇,开始的时候,医药篇的编纂,多数偏重于军中防疫,以及外伤的医治。

但现在,国武监操典辎重篇下面的医药篇,更像是一部真正的医书。

初步成型的战场医疗之外,更引入了很多在杏林会上证明有效的方子,更对一些药草,做出了详细的描述,图文并茂之下,就算单独拿出来,也能编写一


状态提示: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零四章范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