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君谋天下之大夏帝国>第五百六十章 边界上的冲突(下)

宋军大营,中军大帐内,赵覠接到了李秉常派人送来的战书。

赵覠将战书扔到一旁,向送战书的使者说道“战书本王看了,没兴趣。”

使者笑着对赵覠说道“赵王(殿dian)下恐怕是不敢应战吧”

赵覠笑着说道“本王手上有雄兵数百万,如何不敢应战;本王是看在两国的交(情qg)上才没有立刻出兵,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本王不想两国生灵涂炭,等事(情qg)调查清楚以后再谈。”

“既然如此在下告辞。”使者拱手说道。

在使者走了以后,张缪不解的向赵覠问道“王爷,这战书都送来了,王爷为何不应战,难道王爷您真的”

“你真以为本王怕了,放心吧本王心中有数,现在打还不是时候,再拖些时(日ri)。”赵覠深思的说道;“我们的后续粮草到哪里了”

“已过霍邑三(日ri)后可到达平遥。”张缪向赵覠说道。

“平遥是我们的粮草大营,我们十二万大军的粮草全部都屯放在哪里,小心夏军袭击我们的粮草大营。”赵覠叮嘱道。

“王爷放心,卑职已经在平遥布下了重兵,只要夏军赶来,绝对让他们有去无回。”张缪自信的说道。

“张缪啊不要小看了夏军,也不要小看了李秉常,还是谨慎些为好。”赵覠对张缪说道“此战虽说以试探为主,但是本王依旧希望能够全歼这支夏军,收复太原,有了太原做屏障,河东就安全多了;你看看宋夏在河东的边境,正好在这太原盆地当中,一马平川十分适合夏军野战;据本王所知,此次夏军南下之兵马有八万之众,其中五万是骑兵,这野战之中骑兵比步卒占据优势,这也是本王不应战的原因。”

张缪看着地图说道“王爷,末将到是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你说”赵覠问道。

“王爷您看,我军现在是沿太古水布防,夏军主要的兵力布置在太谷水以北的祁县,如果夏军要想我军发动进攻,必须要渡过太谷水。”张缪一边指着一边说道“我军十二万大军防守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如今夏军的主力都在前线,后方必定空虚,如果我们抽出一部分兵力沿太行山绕道太原府的话,就等于切断了夏军的后路”

听到张缪这么说,赵覠的眼前一亮,如果宋军真的能够攻占太原府的话,这对于夏军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赵覠反复思量张缪说的话,这太原府城高池深,如果派的兵力少了肯定不行,派的兵力多了在山上行军又是一件麻烦事。

赵覠向张缪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

“兵马无需太多,末将只需一万大军即可。”张缪说道;“不过这一万兵马必须全部都是精锐。”

“这是自然。”赵覠说道“从我们这里穿山而行到达太原最少也需要五六天的时间,而且要绕过太谷和榆次两地,你有多大的把握。”

“不少于六成。”张缪坚定的说道。

在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以后,赵覠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本王给你一万精兵,无论如何都要拿下太原。”

“是,末将领命”

这是宋军首次对夏军主动出击,此战对于宋军来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无论此战结果如何,都可以表明宋军不单单是一支被动防御的军队,而且还能够主动出击;次(日ri)夜晚在准备好一切以后,张缪率领着一万大军出发了,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所有人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而此时晋王李秉常还不知道危险已经再向自己((逼bi)bi)近了。

夏军大营,使者回来后向李秉常禀报了一切。

李秉常说道“这个赵覠还真谨慎,竟然不肯出战。”

“夏军依靠太谷水防守,我军主动出击必须先过河,赵覠一定向对我们进行半渡而击,这样下去对我们的士气可是不小的打击啊”安庆贵说道。

“你有何建议”李秉常问道。

“退军。”安庆贵说道。

“你的意思是(诱you)敌深入。”李秉常说道;“这招对赵覠恐怕不管用,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能够沉住气,我的战书都写成那样了,它都不出战,我们即使朕的退兵他也不会出战的;我算是看出来了,这次赵覠来根本没想打仗,只是想要稳住河东的局势而已。”

“这仗早就该打了,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当初要是在宋军的北方防线没有建成之前就发动进攻,何故落到今天这样的一个局面啊”安庆贵抱怨的说道;“如今在两个的边界上宋军光边防军就有上百万,后备兵力再加一起有将近三四百万,这仗要是打下去,我们得损失多少兵力啊”

“行了,别说这些了。”李秉常说道;“这几(日ri)你带兵试探一下,派小部队渡河,试探一下宋军。”

“是,王爷。”安庆贵说道。

太行山深处,张缪率领着一万大军正在向北行进,这一万大军可是由张缪亲自挑选的,而且都是驻扎在河东的部队,这是绝对的山地部队,在深山中行军很有经验,而在接手这一万大军以后,张缪亲自在他们当中挑选了五百人,这五百人在入伍之前都是猎户,箭术很高张缪用他们在前面带路。

太原府东的山林当中,张缪率领着这一万大军正在这里潜伏,为了能够一击致命,张缪决定先入城侦查一下,此时的太原府和平时一样,好像在南方几百里的大战跟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一样,张缪带着几十人换上百姓的衣服,准备好一捆柴火,从山上下来向太原府而


状态提示:第五百六十章 边界上的冲突(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