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85章算得了什么
徐景行的突破点在于他能够将雕刻在规则平面上的立体画移植到不规则平面上,同时让以前的单线条浅浮雕立体画进化到更复杂的程度。
如果真的是用画笔在画立体画,借助色彩的视觉效果,很容易就能绘制出复杂的图形从而达到视觉立体效果,可是将这种立体画移植到雕刻技法中,没有了对比明显的色彩的辅助,想要营造出那种强烈的立体感,就非常难了。
再加上雕刻的时候只能使用单线条来表达,线条相对画笔而言要粗得多,很难做到非常精致,在雕刻的过程中就更加困难。
但是艺术这种东西吧,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实践就要容易的多,只要肯下苦工,基本上是个人都能有所造诣,就算再难,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
所以,搁在徐景行这种开了挂的非人类身上,这种突破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他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将单线条控制在比较细腻的程度的同时又加强了线条的密度和层次性,再结合立体画的视觉理论来布局,很快就找到了窍门,这样,将他独创的立体画雕刻技法应用在平面不规则的手把件上以后,就很简单了。
当然,说简单,那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他而言比较简单。
如果换个普通画家或者雕刻师,让他们在不规则的平面上创作立体画,他们会愁死,因为立体画是一种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的绘画流派,利用视觉原理让观者体验到到“身临其境”“栩栩如生”的感觉,在平面上作画的时候,只要考虑一个角度的视觉效果就可以了。
可当立体画的载体本身也是一个立体结构的时候,观者要面对的可不止一个平面,而是若干个,甚至无数个。
当这种载体是平面比较规则的圆形时,也还好一些,平面规则的情况下,视觉角度都是一致的,找准规律将标准套上去就可以,比如说徐景行雕的那些雕立体画手串。
问题是当这种载体从单一平面、规则立体结构变成不规则的立体结构时,难度就不止先前的十倍百倍了,需要创作者根据结构的变化将其中的所有细节都考虑在内,所耗费的脑力远普通人的能力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