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选择了一千个乡作为普及教育的第一批实验地,这让不少未被选的地区大发牢骚,这感觉就和劳动改造轮不到他们一样,山东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政府官员为此相当不满,劳动改造咱们沾不上边儿也就算了,开发江南和山东复兴计划提出没多久,而李二陛下也在扬州荆州和山东各地选择了一些地方提前搞劳动改造以平息这些地区的不满,但是这一次教育普及却还没有轮到他们,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都是大唐的领土,他们强烈要求公平对待!
这些地区不满意,作为大唐立国之本的关地区同样也有些地方不满意,毕竟只有一千个乡,对于人口较为稠密的关地区而言还算是少的,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轮到,虽然劳动改造已经普及了,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学习,这下教育普及没有轮到他们,他们当然不爽!
相对于劳动改造没有普及的地区,人们还负担这一部分徭役,所以时间不够充分,可是他们是最早一批摆脱徭役的,现在的生活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也是全大唐最富裕的,最舒适的,他们自然产生了向上的追求,对于朝廷弄出来的教育普及相当感兴趣,便因为此而强烈要求朝廷快速普及。
他们当教书育人是砍瓜切菜吗?李二陛下哭笑不得,只能下达诏书安抚他们,告诉他们普及教育是个大工程,殊为不易,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普及,需要更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过苛求朝廷,朝廷对此已经是尽心尽力,皇帝都好几个晚上没有睡觉了。
关地区的抗议偃旗息鼓了。但是其他地区的抗议声潮却是一波接着一波,尤其是那些劳动改造和教育普及都没轮到的地区,那里的县令和州刺史的上书那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诉,都在恳求李二陛下可怜可怜他们,不仅仅地方民众对朝廷重关而轻视各地感到不满,就算是官员们也颇有微词,对于朝廷的做法相当不满意。几次三番集体上书要求长官上书朝廷,但是,这如何使得?
本来还好,但是教育普及法令一经颁布,天下震动,万民盼之如久旱之盼甘霖。结果没有轮到他们,两次都没有,心是何其的郁闷和不满?这下他们就怒了,百姓给基层官员施加压力,地方上基层官员给他们施加压力,他们只能给朝廷施加压力,李二陛下无可奈何。只好把留着准备明年运送粮草到边关的战俘奴隶先送往那些抗议声潮最严重的地区,缓解民怨。
至于朝廷所需要的,就从蜀抓捕到的那些僚人里面抽取吧,公奴司主官又来哭穷,说已经没有可以调用的战俘了,在这样下去,他的公奴司直接就关门大吉吧!李二陛下相当烦恼,同时意识到。这段时间里面埋头发展,忘记对外扩张了,这些奴隶没了来源,自然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这种意识支配了李二陛下的思想,于是李二陛下不得已下发了一道指令给参谋总部,让他们试着在大唐周边寻找一些可以发动战争的地方,大唐如今有十万之巨的奴隶缺口。看看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这个数量或者更多的奴隶。
没办法,这是民心所向啊,经历了售书事件之后,李二陛下深刻的意识到民意不可违逆。尤其是这个时期,贞观革新最重要的开拓时期,正是需要这些民心的时候,所以顺应民意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做法,李二陛下也得到了不少支持,不少贞观革新的相关法案都会事先在长安城里面布告百姓,让百姓知晓,然后得到赞同。
所以对于各地民意的要求,李二陛下高度重视,官员不被逼到无可奈何是不会上书朝廷向朝廷哭诉的,据说有一个地方就是在徭役期间来了一批外地探亲的百姓,看到亲戚们正在服徭役,大惊失色,忙问没有劳动改造?没有奴隶承担这些事情?同时还炫耀自己已经不用再服徭役了,于是闹得当地百姓大为不满,官府无奈,只好向朝廷哭诉,请求加快劳动改造的普及。
其实劳动改造到如今已经普及了相当一大部分地区,关基本普及完毕,蜀借着僚人叛乱的时机普及完毕,山东普及了十分之一左右,江南只普及了荆州和扬州,但是饶是如此,已经用掉了四十万奴隶的数量,还有十万奴隶是朝廷常备的一旦发生天灾**的救火队,不能轻动,这一次为了平息民怨,已经用掉了七万,只剩下三万,朝廷自己都不够用了。
所以啊,对外扩张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了,大唐自从蜀之役以后平静了好一段时间,军队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已经不止一名大将向李二陛下抱怨没仗可打,很没有意思,参谋总部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上书请求伐不臣,但是李二陛下考虑到发展需要,没有答应。
如今发展需要了,国家需要更多数量的奴隶,发动战争也就是在所难免的,李二陛下的指令下达了半个时辰不到,侯君集就带着一批大将联袂而至,面色惊喜的向李二陛下请示东南西北的出征计划。
向东可以伐高句丽,高句丽屡次对原无礼,有不臣之心,更因为前隋之故和大唐关系紧张,在东北地区筑城驻兵,心怀不轨,并且和更北地区的蛮族交好,不知其有何所图,所以侯君集主张即刻对高句丽用兵,夺回故地,掳其民充实公奴司,推进劳动改造进程,一举两得,理由就用高句丽建造前朝将士京观,大逆不道,可以讨伐之。
向西就是开拓西域,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