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苦笑道:“朝廷方面现任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手段老道,已经出任这个官职好几年的时间了。不过眼下的护乌桓校尉校尉一职,却是正好处于空缺之时。”
赵弘皱眉道:“空缺?文和方才不是说,护乌桓校尉有时候会取消此职,然后将乌桓方面事物全部归于护匈奴中郎将手下,这护乌桓校尉空缺又是怎么回事?”
贾诩开口道:“前几年的时候,朝廷方面本来是有护乌桓校尉的,不过当时的护乌桓校尉夏育联合护匈奴中郎将臧旻,还有破鲜卑中郎将田宴一起,三路大军一同前去攻打鲜卑。可惜最后却是大败而回,夏育等人同样因为战事不利各被治罪。”
“自从夏育之后,朝廷方面已经连续数年没有正式任命护乌桓校尉了,现在那些南附乌桓,基本上都是听从各地郡守或者刺史的命令。”
后汉时期很多官职名称也是很有意思的,贾诩刚才一共提到夏育等三个人,其中夏育乃是护乌桓校尉,而臧旻乃是护匈奴中郎将,两个人官职最前面都是个护字,但是最后一个田宴的官职却是破鲜卑中郎将。
匈奴人之中有南匈奴依附大汉朝廷,乌桓人同样是属于南附外族,所以臧旻和夏育的官职里面都有个护字,这个护其实就是护卫保护的意思。
而鲜卑人因为当年檀石槐的功绩,根本就不买大汉朝廷的账。所以田宴在率军攻打鲜卑人之时,他的官职名号是破鲜卑中郎将。
如果能够分清这几点,其实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夏育当时的部下肯定就是从那些南附乌桓之中抽调,而臧旻的部下则是从南匈奴之中进行抽调,唯有田宴的部下肯定都是汉族军士。
听到贾诩说朝廷方面三路大军联合出击还是大败而回,典韦怒声道:“这夏育他们几个也太没用了吧?三路大军几十万人,还打不过区区一个鲜卑族?”
贾诩苦笑道:“当时鲜卑大王檀石槐还没死,所以整个三部鲜卑在檀石槐的率领下本就是铁板一块。在朝廷大军刚刚北上的时候,他们采取收缩防御的态势,等到朝廷大军被粮草辎重拖垮之后,檀石槐这才率领本部精锐迅速出击,然后一举击溃夏育他们的三路大军。”
“从这一点来说,朝廷大军之所以吃了败仗,倒不是因为我方军士战斗力不高的缘故,只是因为夏育他们忽略了后勤的重要性,还有鲜卑大王檀石槐的狡诈。”
漠北草原的地形本就有利于骑兵出击,而鲜卑人全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他们来说全族上下都是骑兵,甚至有人骑兵能够做到一人双马这么奢侈。
夏育和臧旻他们当时是立功心切,但是忽略了草原之上的后勤压力,同样是他们的战败的关键之处。
赵弘沉思片刻道:“文和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去了雁门郡之后,想要彻底整合郡中的各方势力,最好是能够说服朝廷方面任命本官为护乌桓校尉,如此一来才好名正言顺?”
贾诩点头道:“不错,雁门郡地处边关,本就是局势复杂之地。如果大人能够想办法谋取这护乌桓校尉之职,将来整合郡中各方势力的时候自然能够更加顺利!”
其实贾诩这个建议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护乌桓校尉这个官职乃是整个南附乌桓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赵弘本人虽然只是雁门郡太守,不过一旦战事起来之后,他完全可以利用护乌桓校尉的名义去抽调乌桓大军协同作战,如此一来一旦整个北方局势有变,这些乌桓大军就等于是赵弘手中的一柄利剑。
之所以没有明着说出来,主要是贾诩也想看一看赵弘的眼光到底怎么样。如果赵弘能够看穿这一点,贾诩自然会觉得赵弘还算眼光不错。但是如果赵弘看不出来,在贾诩心中可能就不值得自己真正投效了。
看到贾诩说完这些之后仍是盯着自己,赵弘心思一转道:“护乌桓校尉和郡太守可以同时兼任么?如果本官真的领了护乌桓校尉的官职,将来能够调动其余太守辖地之中的乌桓大军?”
赵弘一开始时候只是对于汉末这些官制不太了解,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护乌桓校尉这个官职的重点在于,他能够从名义上调动整个南附乌桓的大军,如果仅仅是用来解决雁门郡之中的乌桓问题,这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看到赵弘果然已经看穿了这一点,贾诩心中暗自赞赏一声。然后接着道:“护乌桓校尉从官职上来说其实是跟郡太守平级,不过此前好像确实没有郡太守能够同时兼任此职。除此之外,护乌桓校尉可以从名义上调动整个南附乌桓全族的大军,就算是他们处于其余郡太守的辖地之中,同样要在名义上听从护乌桓校尉的命令!”
贾诩一连用了两个名义上,主要是有很多南附乌桓部族现在都有些不听号令了,护乌桓校尉空缺了这么久,那些乌桓人要么是被各方郡太守拉拢,要么就是如同丘力居一般根本不愿听从来自大汉朝廷的命令。
虽然咋一看这个护乌桓校尉现在有些鸡肋,不过赵弘却并不这么认为。只要自己能够争取到这个职位,然后逐渐发展手中的兵力,将来想要谋取幽州和并州其余各郡时候,护乌桓校尉这个官职自然就会对于自己颇多助力了。
想到此处,赵弘沉声道:“朝廷方面此前既然没有郡太守兼任护乌桓校尉的先例,文和以为本官有机会兼任这个官职么?”
贾诩尚未开口,倒是有人忽然道:“怎么没有机会?只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