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进,可谓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势不可挡。而戚景通节节败退,虽然撤退不似先前在山西的战争中难慌乱无序,早有此态当年不败,许洋做出了一个高位者的居高临下的批注,但纵然如此,残明依然是在败退。残明的兵马本来对将军的撤退还有些不忿,但后来发现原来残明对陆家简直是无可奈何。人家每五十人中就配备了一挺多连发火铳,人手一只十五连发的单手持火铳,但最具杀伤力的还是一次一发的长火铳。
陆炳总是不追逐潮流附庸众人,当所有人都觉得陆家的厉害是因为火铳之利,而利在连发火力凶猛强悍射速高的时候,陆炳已经做到了一次可打一百连发的火铳。依照现如今的制造工艺,这样的火铳已经是极限了。
才能拉制膛线,怎么才能模具定型,统一标准化设置。让每把火铳的规格都一致,以便大批量生产和可以装填一个型号的火药包。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陆炳的思路是对的,他不穷于一样,而是在方方面面下功夫。让社会整体进步。现如今的陆家军火铳火药略有改进,而火铳除了可以作为小单位重火力的多连发火铳每个人都有一短一长两把枪。短的就是那制作精美小巧玲珑的十五连发单手持火铳,长的则是陆炳返璞归真之作。这种长火铳每次只能装填一发弹药,弹药和连发火铳的火药配比包还不同。虽然是从后填充,又是装好的,但每次打完了都要往外空空枪管内的残渣,这是火药和弹药样式无法克服的问题。看起来这种长火铳十分麻烦也根本没必要。
陆炳一经推出这样的火铳,立刻引起了士兵们甚至将领们的不解。本来陆家就胜在火力猛上,如今怎么又弄这种单发火铳了。看样子虽然比以前的长火铳设计的更加合理,也更加美观,后面的肩托可以保持射击的稳定性,但火力不行了啊。这不成了越活越到退了吗。如此一来怎么火力压制大片杀敌。花了这么多钱,造出这样制式武器,又是全军必配还不好用,圣上图得个什么,莫非朝中有了佞臣,借机贪污制造之钱,故意早出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不顾前线将士们的死活只图自家捞财?
当众人不解而上面又不给个合力解释。为什么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火器可以作为制式武器批量制作,又为什么向来英明的皇上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时候。有人尝试了这种长火铳。结果实验的结果令人大为震惊,众人瞬间明白了圣意,并感叹圣上的英明神武。
一般火铳的射程是一百步,但五十步之内才能有威力,可就是这样的距离不打到头基本都死不了。如此距离实在太近了,如果是单发火铳的话,根本来不及装填,最多装填一次,敌人就冲到跟前进行肉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火铳在明朝的时候虽然有了,但用的并不算多的原因。火铳有自己的弊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实乃鸡肋。后来火药的威力和射程稳定了许多,也提高了些许,这才应用于战场之上。但是其准确度依然很差,主力还是弓弩,比起麻烦的火铳,或许弓弩的射速或射程更是略胜一筹。
但陆炳的出现却让火铳焕发出了它的作用和威力,连发火铳弥补了弓箭要求士兵较高、训练较难、无法上百次拉弓体力不支的问题,也弥补了弩的射速问题。虽然射程只提高到一百五十步,但有效射程却达到了一百步,也就是一百步之内子弹的威力都能保证。五十步之内,中弹虽然依然可能不至于死亡,但保证失去战斗力,不似以前老火铳那般,中了铁砂还能浑然不知,嗷嗷的往前冲。
陆家的火铳射程远、威力大,而且最主要的是因为连发火铳的出现,以及火药配比包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射速,解决了装添麻烦的问题,形成了火力压制的全新概念。连发火铳一次六发,打出去就相当六个人在射击,这本是为了弥补陆炳手下士兵数量不足,提高整体战斗力的举动,现在却成了战场上的必须。也就是五十步之内,只要士兵训练得当连番射击,保准能把敌人射称马蜂窝,绝世高手除外,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这样的攻击。若是制作特别精良的火铳,还可以达到八十步的精准射程,比如空骑兵所用的就是,但造价太高,难以让全军配备。
而长火铳就不行了,没了强大的火力覆盖,可人们发现这种长火铳的精准射程已经可以达到一百步,而有效射程足以达到二百步。也就是说在二百步之内,都可以成“集团打击”进行火力压制,而敌人在这个距离基本是够不到自己的。只要训练得当,一百步之内简直是指哪儿打哪儿。故此所采用的火药和火铳内部构造和短火铳大不相同,利用了陆炳一直想研发但是难以做到,现在终于实现的膛线技术,采取的是精钢螺旋拉制法。
陆家军全员上下都进行精准射击训练,耗费自然是巨大的,但是效果也是明显的。本来残明的军队所用的火器就射程略差,现如今即便没有火炮的火力覆盖地面打击。两军对垒层层推进之下也高低立下了。残明还没开枪,陆家军就先开枪了,二百步之内反正士兵层层叠叠。只要弹丸能打过去就能击中人,一百步以内几乎是枪枪能放倒一个残明士兵,而残明士兵打出去的子弹却根本近不了陆家军的身。
待到再近一些的时候,人家的连发火铳也同样能发挥威力,而且威力更甚于残明的军队。这还是说在两方互相排队走向对方射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