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龙国军魂>第二百三十四章麦克马洪线

“呵呵你们就不要太妄自菲薄了,还是人家大汉帝国大帝威武,哦,我都忘了首长就是大帝,那可是开疆辟土的高人,首长你说您是不是。首长你当年可是真威风,虽然大汉帝国跟龙国不是一个国家,但是大汉跟我们同宗同族,就像亲如一家。大帝首长,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牛部长可是知道眼前的小首长就是几十年前蹉跎风云的牛人。神人的世界牛部长到现在也搞的一星半解,要不是修真,还真的不知道神人的能耐,小首长竟然回到几十年前搞事去了,还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不说北边清朝割让给俄罗斯的土地回来了,蒙古,海参崴,回来了,还连本带利的顺便把西部利亚也整回来,把当时强大如斯的苏联一大半国土巴拉回来。

“也许是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不允许我以龙国的名义去收复这些领土吧。新龙国是一个脆弱新的国家,经不起折腾。不过利用大汉帝国的名义那可以保全了龙国。不说这个了。反正大汉也好,龙国也好都是龙的传人,亲如一家!”

“首长说的是。呵呵,咱们就要抢回失去的领土,也让咱们龙国威风一把,印度阿三现在老是在边界搞事,他们搞事的地方本来就是我们原来的国土。叔可以忍婶不可以忍,首长咱们干一票大的吧,教训下印度阿三。”牛部长满眼都是期待。

“的了吧,老牛,你的小心思。就不要跟首长踢了,打印度阿三那是首长考虑的事情,那不是你我能考虑,要不要让首长把你拎会禁区守仓库去。首长我的这个建议怎么样!”副大队长看着牛部长那憋红的脸就想笑。牛部长一心想打仗,作为一个干后勤半辈子的人,没打过仗那是很遗憾的额,现在逮到机会,就算是把他的官职全撸了,让他当一个小兵也是愿意,只要不赶他会禁区,啥都行。在禁区,那是以军功章论英雄的地方,别看牛部长是大校军衔,可是胸前没料。说话不响,腰板不直,走路也不带风。要是对于女人的话,就算长得丑,但是胸前波涛汹涌,有猛料的话,也是吸引人的关注的,也是能让人撞电线杆的。但是作为一位军人,要是胸前没有一点猛料。(军功章)。跟那些唱歌跳舞文艺兵有什么区别,跟那些玩体操,玩体育的军人有什么区别,跟那些军医没两样,牛部长是大校,人家一个大军医医院也是大校,甚至是少将。总政歌舞团总参歌舞团,等等很多歌舞团,人家团长也是少将军衔。可是这些能够跟野战部队的少将相比吗?牛部长这个大校说白了就是军需官。特别是在利剑这种一线的特战队里面更是以战功英雄和狗熊。作为利剑的兵,首先是战斗的兵,其次才分配到各个部门。别小看汽车兵,那也是正儿八经的经过3年学员培训的。也是被授予正式称号的兵。就算是炊事班里面也是如此。全都是多能手,拿起枪就是战士,抡起大勺就是师傅。

牛部长之所以这么纠结,那就是整个后勤部,就除了他一个是万年臭咸鱼永远翻身不了。还别说整个后勤就属于他稳坐泰山。没有调动,也没有轮换。利剑基地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全员都是战斗兵,但是很多后勤的工作需要干,这好办,就是轮换制度。也就是说,三年的学员,当过炊事班里面切过菜,蒸过包子,抡过大勺。饲养班养过猪,车队开过军卡,物资仓库当过仓库保管员。。。。。。

利剑不可能专门养一大帮专职的后勤人员。这就是轮换制度。说白了就相当于公家单位的临时工,那些志愿者。

牛部长干了部长20几年,就属他没被轮换掉。整个基地没被轮换的就30个人而已,也就是说这些高级干部,不用下基层。保卫老人居的龙分队这个必须时刻待在老首长身边,还有就是参谋部,这些作战参谋,以及技术兵是不可能下基层去干体力活的。整个基地的灵魂就是参谋部。

所有说,后勤部除了十几位专职的技术兵外,基本都是轮换来的兵。就连那些技术兵都胸前有料,牛部长胸前就两枚三等功,那还是参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授予的安慰奖。

这能不让牛部长气结吗,还亏是筑基期的高手,根本就是跟他这个高手不匹配呀。窝囊呀,要是能搞到一枚一等功,下次去京都办事的时候就佩戴上去,嘿嘿还别说,腰也直了,脚也不痛了,嗓子也不哑了。倍有面子,特有关注度。

“行,我看行,必须行!”项明发话了。

“首长你不会真的会和印度阿三搞事情吧。”牛部长有点兴奋。

“那是必须的,看看这些年来印度在我们边境线上搞了多少手脚,搞了多少事情。就知道了。是1914年西姆拉会议后个阶段由英方代表威廉·亨利·麦克马洪(sry)命名的,其依据英国探险家为英属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中国的边界,表示单方面的侵占**。英国政府迟迟未敢公布,1936年非法的麦线才开始出现在英属印度地图上,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

1、藏南地区段:1913年提出的,侵占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包括门隅、珞隅和察隅)。噶厦地方政府和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没承认过。

2、缅甸段(后来大体重叠于1941年线):主要涉及江心坡、野人山地区。历代政府没承认1914年麦线缅甸段。大体重叠于1941年交换线:1941年民国政府用换文形式被迫同意英国提出的中缅界线,是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危险高峰期被迫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四章麦克马洪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