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中看到的啊,很奇怪吗?”古易天反而有所好奇地看着她,“你是修哲学的,应该很清楚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这个道理。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方》中曾说,‘不知易者非良医也’。易,即指群经之首的《易经》。”
“可以说,华夏的医、卜、星、相的理论皆来源于《易经》。同样,身为一个易学专业人士,也得了解医、药和相关的病理知识。否则,又要如何从阴阳五行和八字天干地支中推算出人的健康与疾病事项?”
“万物皆有联系。总之,你知道的越多,你的推断就会越准确,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而绝非有些人说的什么迷信之类,那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再回到竹荪上面来,以前我是有所了解,但明显不够。今早看到张大哥在竹林中寻觅竹荪,感动之余我又顺便百科了一下。”
“于是我就知道了竹荪还有另外一个奇特的功能。即它能延长汤食存放的时间,换句话说可以保持菜肴的鲜味不腐不馊。怎么样,神奇吧?”
唐云舒在一旁听的呆了,竟然都忘记了眼前的美味靓汤。
“古易天,难怪你给李姐推算时还特意强调用石耳来调理她的……那个疾病。我也相信你方才说的万物间存有联系之哲理,只是你得看多少书才能做到了如指掌?还有,就算看过了,但要想全部记住怕也不容易吧?莫非你有过目不忘之能?”
古易天一听,差点把刚喝的那口鸡汤给喷出去。他瞪了瞪她,没好气地解释:“你想什么呢,过目不忘?我可没有那样的特能,顶多只能说记忆力还凑合罢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运用和实践,时不时的就将所学变为所用,无疑会加深印象。”
“这就像学习四柱,你不去拿具体的命造来验证,那就无法掌握命理的精髓。既然说到这儿来了,建议以后你尽量多看些书,不要局限于某一类。等有一天你做到了博览群书,我敢肯定你的易学知识也会突飞猛进!”
这是点拨,更是一种激励。
唐云舒听的极为认真。她愈发体会到了什么叫良师益友,于是坦诚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金南大学的藏书不少,我知道自己该重视什么了,谢谢你!”
“就是,守着一座宝库千万不要浪费了。”古易天舒心一笑,对方能听进去就行,“说到验证,我还差点忘了一件事情。”
他把张大志叫来了,很虚心地请教对方:“张大哥,听说竹荪能确保菜肴不坏,是这样么?”
张大志眼睛一亮:“小兄弟真是啥都知道!不错,竹荪确实有这个功能,我们还是听老一辈人说的。通常有鲜竹荪的食物会更长久一些,像这样的季节放一个多星期都毫无问题。晾干的要差一点,三五天也问题不大。”
之所以惊讶,其实是缘于送饭时他跟李嫂的一番交流。她没说太多,只是提及了古易天为她算命,简直百发百中,而且说的极为细致。
回来后,张大志就忍不住跟老婆念叨了一番。一开始曾好奇人家的职业,等弄清了之后才知道年纪轻轻的他竟是一位民间高手!
这样的一位高人能在这儿住上十天,不得不说是一种荣幸。所以呢,夫妻俩就寻思着是不是找个机会,也请他帮忙看一下女儿的八字?
因为随着日子越来越红火,已经毕业上班的女儿张月就成了他们最关心的焦点。除了她的个人问题还没有任何着落之外,她一人辛辛苦苦在东海市工作,挣的一点钱除了付房租根本就没什么富余。
多少次他们让女儿回来,说把云上人家打理好了就行,别在大城市打拼。但女儿不听,说等做出一番成绩后再考虑。就这样,夫妻俩就想到了让古易天帮女儿算算,看看她到底应该如何发展?
只不过,眼下这个时机似乎还不成熟。
张大志正在那儿想七想八,古易天突然对不知道是喝第几碗汤的唐云舒说道:“唐云舒,有句话叫喝水不忘挖井人。为了这顿汤,张大哥一大早就在竹林中寻觅,因为这个季节鲜竹荪几乎绝迹。而干竹荪的味道,不用说会差了许多。”
“恩恩,我懂!”唐云舒放下碗,随即双手一拱,“大叔,谢谢了!作为回报,我回去后发些这儿的风景和美食图片。然后让有兴趣的同学们也来九华山玩,届时就住云上人家!”
“那感情好!在此我先向唐姑娘说声谢谢了!”张大志也是爽快人,“而且近来我也在琢磨如何开发一些新的项目。比方说,跟我们一起去菜地种菜?或到竹林挖竹笋?甚至去山下的小河沟捞鱼摸虾?”
唐云舒听了马上拍手叫好:“好啊,大叔你一说我就有了兴致,多好玩啊!我敢肯定这些项目大家都会喜欢,新鲜不说,还刺激,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呢!”
看到她在那儿越说越来劲,就差手舞足蹈了,古易天忍不住调侃她:“唐云舒,也就你们城里人没有见识过这些,所以才会兴致勃勃。对山里人而言,那些不过是家常便饭。”
“哼,好像你就不是城里人似的。”唐云舒白眼一翻,“我本来还想提议,届时让大叔带着大家去深山采挖珍贵药材呢!那样的体验才叫一个爽,你想啊,就跟攀岩一样……”
她正说的起劲,突然间自己就一下子捂住了嘴巴。因为她不仅想起了古易天的身世,更是想起了李姐儿子的悲惨命运。
见她从情绪高涨陡然变成另外一副模样,张大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