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功盖三分国>第220章 伏杀追兵

其实,郝梦这也就是打着为儿子祈福的名义,需要暂时偃旗息鼓罢了。

宜将乘勇追穷寇,这一点郝梦又何尝不知道?

问题是,郝梦现在的盘子铺得太大,必须得停下脚步整顿。

地盘,由原来的四州扩充到现在九州,清理户籍,整顿地方,考核官员,恢复民生等等,这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做。

虽然说,这些工作大多都是文官们的事儿,战将们还可以继续保持进攻态势。

但是,地方上的游兵散勇啸聚山林,还有不时出现的妖怪土匪,已经某些不怎么听话的世家大户,这也得军队(军中武将)去一一剿灭的吧?

这不是原来的一郡一州那么狭小的一块地盘,现在是九州之地!

这就得牵制大量的军力。

而且,军队的扩充也太过迅速,这时也得停下来整编,并且还要加大力度操练。

去岁大战之前,郝梦虽有五十万大军,其中真正的精锐却只有十万出头,其它近四十万兵马,不是新兵就是辅兵。这样的军队结构,大顺风仗还行,若是遇上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只要郝军的那十多万精锐折损得差不多,那便是兵败如山倒。

好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袁绍、刘表、孙权和关中的曹操,其势力皆已成为了过去。

然则,大战过后,郝梦的军队却再次扩充,扩充到不下百万之众。

须知,这些扩充出来的兵力,可都是剿灭其它诸侯之后的降兵。

这时,郝梦的军中,降兵的比例,比郝梦的本部都要多。

……

这同样是个比较危险的事情。

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携百万之众,兵锋直指江东。而当时的江东,孙刘联军却不过十多万兵马。在兵力对比上,曹操应该是如秋风扫落叶才是。

然而,最终却是曹操兵败赤壁,百万大军几乎烟消云散。

何也?

什么周公瑾的奇谋,什么诸葛亮的借东风,那都是扯淡的表象!

周瑜的大火能烧掉多少人,总不可能一把就烧掉百万曹军的吧?

若百万曹军同心协力,拼着损耗渡江横扫江东,哪里还有什么天下三分的事儿?

这就是以力服人!

其实,曹操兵败赤壁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军中充斥着大量的降兵。

按照演义中的说法,曹操出兵荆州时,其实只有大军五十万。

其中,还起码有三十万的屯田兵,算是辅兵。

因为刘琮不战而降,曹操不仅不费吹灰之力的获得荆襄七郡,还收得荆州兵三十三万,这才有了曹军的八十多万大军,号称百万之众。

因为收纳的降兵太多,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要打江东。

若能一鼓作气打下江东,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当曹操在赤壁被烧了一把火之后,首先四散奔逃的肯定是荆州兵。这些降兵打顺风仗,肯定是人人争先。一旦遇上败仗,哪怕只是小败一阵,那也是望风而逃的。

其次,就是曹操本部的屯田兵。荆州降兵望风而逃时,这些屯田兵还能淡定?

等曹操逃回南郡时,其麾下兵马却大多溃散在长江沿线。

是以,曹操败于赤壁,虽然是周瑜和诸葛亮的首功,但根本原因却是,曹操的兵力扩充太快,又没来得及消化,以及下大力气的操练。

……

郝梦现在的情况,与演义中赤壁之时的曹操,是何等类似!

兵力扩充太快,军中收纳的降兵太多,一旦遇上一场败仗,很有可能就此引发雪崩式的溃败。到时候,郝梦不要说廓清天下了,能保住九州之地都不错啦。

而蜀中,可不像江东和冀州那么容易攻打的。

即便知道攻蜀的道路,郝梦也不敢保证攻蜀之时百战百胜。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虽不是历史,在这方世界貌似也不可能发生。

但郝梦却还是得引以为鉴的!

是以,郝梦这时就必须得停下脚步,不仅要整顿九州的地盘,还要整编军中,操练将士。

只是,眼下的形势却是,郝梦集团的节节胜利,催生了军中将领战意正浓,将士们也巴不得再掀起大战,恨不得一鼓作气,扫清剩下的四州之地。

地盘大了,军队多了,军中将领也多了;郝梦再牛逼,某些时候也不得不倾听军中的声音。

当然,郝梦能凭借个人威望,暂时压下军中的各种想法。

但是,谁能保证,某些坐镇“边地”的将领,会不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一旦将领们私自向蜀中开战,胜几场有可能,但百战百胜,就此扫平蜀中,却肯定是不怎么可能的。一旦稍有败仗,就算不雪崩,却也将影响所有郝军的斗志。

虽然事后,郝梦能处置不听令的将领。但消失的斗志,却有怎么补得回来?

既然如此,还不如趁着世子出世的机会,命令所有军队就地休整呢。

等大军休整一年,军中的降兵也磨合得差不多了,百万大军也操练得像个精锐了,那时,就可以一鼓作气,分几路杀入蜀中。

在郝梦想来,世子出世,为了给世子祈福,全军偃旗息鼓。

这是大事,是为了刚刚成了的晋王国的继承人祈福,军中的将校们想来也是不敢妄动的。

因为,若有人再轻举妄动,你是在为世子祈福呢,还是在诅咒世子?

到了那个时候,不听王令的家伙,都不需要郝梦去教训。

状态提示:第220章 伏杀追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