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赵武灵王英雄传>不一样的秦武王荡

不知不觉,赵武灵王英雄传写到了秦武王荡。公元前329年出生,公元前岁继任王位,公元前307年,举鼎死在洛邑,年仅23岁。那么,秦武王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词来描绘秦武王荡短暂的一生。评论秦武王荡的人有很多。经过不断的挑战和尝试,我打算写出一个不一样的秦武王。

秦武王荡给人有多种印象…第一个是任力好武,孔武有力;第二个是洛邑举鼎;第三个是英年早逝。这三个印象加起来就是说秦武王的形象是身高体壮,力气大,又爱争强好胜,身边的大臣都是些粗鲁的野蛮人。因为自己争强好胜,与乌获、任鄙、孟贲等大力士,跑去洛邑举鼎,举鼎不成,而被鼎压死。所以,秦武王和英明神武般的君王无缘,反而被冠以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一个爱作死的少年。

所以呢?在写《赵武灵王英雄传》的时候,就会面对如何描写秦武王这个人。思前想后,决定在写秦武王荡这个人的时候,添加了属于自己个人的观点。今天,我要说的就是…。

公元前329年,秦武王荡出生在咸阳,是秦惠王嫡子,母是魏国人。秦惠王得子,心中大悦,为这名男婴取名为荡。秦惠王对这名男婴充满了期望,他希望这名男婴长大后,能够荡平四海,横扫宇内,扬秦国威名于诸侯。秦惠王嬴驷膝下有二十几子。然,他最钟爱太子荡。秦惠王钟爱他,不仅是因为太子荡是他和秦王后生下的嫡子。更重要的是太子荡的个性十分像极了他。

丹阳、蓝田两役之后,秦王驷甍逝。

公元前310年,年仅十九岁的秦武王荡,成为秦王。

秦武王继位后的第一件事…破五国。

秦武王荡继位后,第一件是就是要击破诸侯谋秦的阴谋,保住秦国历代先君留下的基业。秦惠王驷甍逝,韩、魏、楚、齐、越五国派出使者前往秦国,以吊唁秦王之名,试探秦国。面对五国来使不善,秦武王荡倚仗赢疾、甘茂等人,连横齐国,拉拢魏国,结好韩赵,制衡楚国。诸侯国见秦王荡英气逼人,不是一位软弱之主,再加上秦国早有准备,不敢有所图。秦武王的表现没有辜负秦惠王对他的期望。秦武王荡击破五国,守住了秦惠王生前的英明及秦国的故土。他用行动向秦国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君王。破五国,足以证明秦武王荡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能肩负齐秦国天下兴亡。

秦武王继位后的第二件事…以甘茂入蜀平定叛乱,以赢疾横扫义渠。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五国风波刚去,蜀地陈庄叛乱。秦武王召集大臣商议蜀中之事,赢疾等人皆认为,蜀地得之,不能增加秦国国力。失之,也不会对秦国有所损伤。蜀地彪悍,好斗。民心不归秦国。我们将蜀地强制纳入秦国,恐怕会损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张仪也认为,巴蜀之地,实乃荒壤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民,不足以臣。蜀地,群山环绕,道途艰险,声息不通外界。我们不如空其地,任夷人居之。

秦王荡在听取司马错等人的意见之后,不以为然。他说父王将王位传给寡人,就是因为父王相信,寡人能够守得住秦国每一寸山河。父王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巴蜀之地,怎可在寡人手中失去。巴蜀之地已经是秦国的疆土,岂能让他人所得。且不说巴蜀之地有用,亦或者没用。陈庄叛国,在蜀中自立为王,此举是对大秦的天威严重挑衅。寡人出兵平叛,亦是向诸侯宣告,大秦不放弃任何一寸山河。一场激烈地辩论之后,秦武王以甘茂为将入蜀平叛。甘茂入蜀的同时,义渠也趁火打劫,攻略秦国。秦武王毫不含糊以赢疾为将,攻灭义渠。

秦武王继位后第三件事…驱逐张仪,削弱魏籍权臣,稳定内政。

秦武王在解除外患之后,着手整顿内政。驱逐张仪,削弱魏籍权臣。秦国没有出现动乱的迹象,反而平稳渡过。秦惠王驷和公孙鞅之间往事,并没有在秦武王和张仪重新上演。

秦武王继位后第四件事…设左右丞相,修改封疆

攘外安内之后,秦武王以甘茂为左相,以赢疾为右相。提拔乌获、任鄙、孟贲等人,重组朝局,打压宗室之力,修改封疆。丞相制度改革,也深刻影响了后代的王朝。

秦武王继位后第五件事…东出函谷,攻韩国,拔宜阳,定三川,通周室,问鼎中原

秦国要东出函谷,争霸诸侯。就必须攻韩国,拔宜阳。宜阳的位置,无论对中原诸侯,还是对周室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对于,秦国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秦武王拔宜阳,也是秦国东进中原战略的第一步。

秦武王继位后第六件事…举鼎

对于举鼎来说,看似荒唐可笑。实则不然,秦武王举鼎,其意是夺鼎,举周室天下,欲取周代之。周室衰微,但天下共主虚名仍在。天下诸侯皆是争霸,成为诸侯伯长,也没有起灭周的心思。然,秦王荡举鼎,意在灭周,取周室而立,而不是争霸诸侯,成为诸侯伯长。秦武王举鼎的行为,为秦国东进中原,灭周室、扫六合,一统天下,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然而,遗憾的是举鼎不成,图周不成,而亡。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外,宜阳之战,秦武王和韩王仓激烈交锋。举九鼎,秦王荡和周天子之间又会演义出怎样惊心动魄的言辞交锋。息壤之盟,是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协议,也是君臣和睦


状态提示:不一样的秦武王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