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误会了王巨,或者说仍低估了司马光。
为什么王巨临走对赵度有那一番交待。
这也是害怕,万一让司马光得逞,自己有赵顼护着,不会贬到岭南,但发配到他县还是有可能的,那么连带着渠工都能半途而废。那时,司马光可不会说他害了渠工,反过来正好让他颠倒黑白,进一步诬蔑自己。
现在比他想的好。可王巨也不想在京城呆。
自己呆在京城,就在司马光眼皮底下,能有好事吗?
然而赵顼都这样说了,王巨不由有点迟疑:“那渠工怎么办?”
“朕只是想让你暂时留在京中一段时日。非是不顾不问。而且人口稠密,水利也是国家未来头等要事。黄河的河工,江东圩,岭南,还有那个木兰陂之类的水利工程。难道你要一一领手吗,亲力自为吗?实际郑白渠正是替国家培养人才的好机会,朕还想挑一些人才,做你的副手,也顺便替朕打磨一些精通水利官员呢。”
“这个……”
“王卿,就听从皇儿之言吧,”高滔滔说道。如果王巨硬着脖子,说非要执行这个所谓的免役法,高滔滔会反对的。但他将事情轻重,利害关系一起讲了出来。并且很慎重,高滔滔只能欣赏了。
虽然说这个什么坊场河渡与裁兵,利害关系不大,毕竟是儿子走出的第一步。眼下母子关系没有恶化,她还是支持儿子做事的。
所以高滔滔也发出了请求。
“微臣就谢过两位太后与陛下之关爱了,”王巨不好再拒绝了,拱手说道。
反正也无所谓,自己有了布置的。
那就先留一段时间再说吧。
王巨离开内宫。
高滔滔还在深思。
不管这个女人是好是坏,但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王巨都将所谓的阶级拿了出来开讲。高滔滔还能不明白吗?
然而她一想,确实是一个大麻烦。大半天后说道:“国家想要富强,是很困难哪。”
赵顼无语。
这还用得着讲吗?
“母后,若留下王巨。得给他什么官职。”
这又牵扯到一个问题,资历,年龄!
功劳有了,可王巨的资历与年龄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上次曾公亮推荐的那位吕惠卿担任着什么官职?”
实际不是曾公亮推荐的,而是王安石推荐给曾公亮。所以王巨说大家都有手段,真正君子能混朝堂吗?看看王安石。他还没有来京城,就开始找帮手了。
曾公亮当然也知道,不过他想的是将王安石当成他的帮手。大家彼此彼此,能理解……
于是曾公亮为了拉拢王安石,立即提拨了吕惠卿。
赵顼答道:“吕惠卿以三司检法官编校集贤书籍。”
“那就赏王巨一个天……”高滔滔本来想说赏一个天章阁侍制,却又忍了回去。馆阁官一是编内制官,就是昭文馆、史馆与集贤院三馆以及秘阁、龙图阁等机构内的官员,其职责就是掌管图书,编修国史,说白一点,就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员,不过皇帝时常要去看书,因此见面机会多,偶尔也会谈论,因此馆阁官员始贵。比如吕惠卿这个职位。
但欧阳修那个非馆阁官就不能担任重臣的理论,让王巨想不明白了,难道国家官员非得要担任一段时间图书馆管理员才能胜任?
还有编外官职,这是荣誉职位,各馆阁侍制、直学士、学士、大学士。
然而没有大功绩,休想享受到的,那怕是一个最小的侍制。
王巨功绩有了,可还是那个问题,资历年龄限制住了,因此高滔滔改口道:“那就赏一个大夫,再充编校集贤院书籍之职,他不是精通算术吗,让他校注一些算术书籍。”
这非是真让王巨校著术书籍。
而是让王巨暂时呆在集贤院,那么有什么问题,赵顼便可以打着看书的机会去集贤院询问。
否则的话,王巨官职太小,偶尔召到宫中说一会话还是可以的,但动不动就召到宫中询问,最后不是司马光会生气了,还不知有多少官员会眼红嫉妒。那时候才会真正千把霜刀万把雪剑,加于王巨一身。更非是宠爱王巨,而是在坑王巨。
“母后所言极是。”
于是赵顼第二天便下了一道授命,赏了王巨一个最低一等的平和大夫之职,然后兼差编校集贤书籍之职,主差还是陕西营田使。
这就是宋朝官制的复杂性。
第一是差官,临时工官职,但真正做事的却是差官官职任务。寄禄官,就是拿工资的官职。散官。又叫阶官,朝会时站班前后,就看阶官大小了,作用不大。荣誉之职。勋官,共十二转,荣誉头衔,这个官职作用最小,什么补助也没有。爵官。就是爵位,有了爵官才有封邑与实邑,等于有了额外补贴。贴职官,又称为馆阁官,就是馆阁编外官,大学士学士之类,一旦拥有,身价立贵。并且某一个官员能缀好几个,包括差官在内,往往会看到后面有兼差兼判……
所以宋朝的官制往往最让后人头痛的。
再说这个官员的任命。多是两府任命,东府任命文臣,西府任命武将。
不过皇帝也有任命权,但皇帝未必就一定会任命重臣,偶尔也会任命一些有能力资历不足官职较小的官员,而且只要是皇帝亲自任命的,这个官职相对于两府任命,就会贵一点。
再到否决权,两府任命的官员,皇帝同样会有否决权。然而皇帝任命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