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直接将矛头指向王安石,并且连淮南转运使刘瑾都倒霉了。
然而刘瑾当真阴结了李定?没有啊,朝廷让他查,他就派人去查,查后也是实话实说。难道就因为没有附和你们倒王安石,推翻王安石变法,弄臭载脏李定,那么就成了希合附和,附下罔上之辈?
总之,王安石变法确实有很多问题。
但保守派们一些做法,连小人都算不上了,其行径甚至还不如一些市井泼妇。
林旦连上六疏不报,薛昌朝再来,连上七疏,生生将王安石弄得恶心无比。
李定追服时间不是很长,再来一个夺情,不过追丧服一百天罢了。但经过这个定论,那李定成了什么,大宋第一不孝子!
王安石恼怒地说:“此事早有定论!李定当时并不知情,而且朝廷也惩戒了李定。”
有两个例子,范仲淹母亲一度改嫁,但她死后,范仲淹是守孝的,然而那能与李定母亲相比吗?范母虽改嫁,却继续将范仲淹带到身边,含辛茹苦地抚养。仇氏呢?
再者,明初进士王希曾大约看到了李定故事,他改嫁的母亲死后,他上书请求替母亲守孝三年,朱元璋看到后,批了一句,汝母失节,只准一年。
你母亲改嫁了,那就是失节了,用不着守孝三年。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母亲改嫁出去后,不再是家人了,做子女的就不用在其死后守孝。
为什么呢,这就是孔夫子构建的真正忠孝用意,上慈下孝,那么少有所抚,老有所养,人伦才不会发生悲剧。君仁臣忠,皇帝必须仁爱百姓官员,那么做大臣的也要忠于君王国家,这个国家才能治理好。
做母亲的不顾丈夫,不顾子女,为了自己自私的辛福改嫁给其他人,那么做子女的干嘛还要替其守孝?不过这个问题很复杂,同样的改嫁,比如范仲淹的母亲,比如王巨的母亲,比如李定的母亲,各自情况皆不相同。
所以孔子说得很含糊。
再加上后人的曲解,于是这个礼法变得很惨忍了,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然后的教育方式变成了打是痛,骂是爱。
生生将孔子的双方互动的一面,变成了单方面卑微的一面。至于苏东坡,当真他不理解吗?仇氏能与他母亲相比吗?其实孝不孝的真不重要,主要就是恶心李定与王安石。所以苏东坡在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不亚于跳梁小丑,因此乌台诗案中,苏东坡也未必真的去值得后人同情。
但孝为百善之首,王安石也不敢过份地争。
所以王巨担心以后自己也会落得李定那样的命运……
文彦博在边上说道:“介甫,孝乃是国家大事,不可马虎。”
好了,争论开始,严重“歪楼”。
赵顼气得无语,挥袖道:“散。”
大家一一退下,赵顼坐在龙椅上发呆,三十万敌人入侵,马上火烧眉毛了,所以才将大家喊来商议。
结果商议到了李定孝不孝上了。
这是怎么啦?赵顼都想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