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暗黑大宋>第715章 牺牲品

其实也未必与赵顼时朝堂有关,以张载的性子,就是在宋仁宗年代,也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个国家治理是离不开政治的,但政治永远是卑鄙、不择手段与厚黑的。

王巨也没有深入讨论,又说道:“陛下,实际臣以为恩师在陕西著名立说,育化世人,比在朝堂上对大宋贡献更大。”

“这也是……”但赵顼在心中想到,看看能否授张载一个职官,一是对张载的奖励,二是安抚一下王巨受伤的心灵……

“王卿,你的伤势如何?”

“陛下,无妨,开始康愈了。”

“让朕看一看。”

“陛下,这个真不用了。”

“王子安,就让陛下看一看吧。”老王道,虽然王巨说无妨,但老王分明看到有一些血迹从王巨的官服里涔出来,都好十几天过去了,看来伤势不轻。

这个伤势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巨只好掀开官服与里衣,伤口开始结疤了,但没有完全结疤,隔着纱布,依然能看到那个血窟窿。

老王喃喃道:“太过了,太过了。”

蔡张二人心中却是窍喜。

冯吕孙三人却是蹙眉头,这样的伤势,还能说是自编自导的苦肉计么?不是苦肉计,李定又下去了,那事情又要大条了。

赵顼脸色阴霾地说:“王卿,依政县倒底发生了什么事,还有王安礼究竟说了什么,一一道来。”

王巨将具体经过一一细说了一遍。

吕公著脸色不大好看,他这个门生……

冯京在边上及时转移话题:“王子安,这个银子……?”

“冯公,我与家里的傔客说巴蜀与邛州两大怪事,仁宗时免邛州一千贯盐务,结果第二年增加了一万多贯的支出,仁宗听闻后叹惜良久。巴蜀的怪事便是巴蜀盛产布帛,然而每年因为纳税。无法满足当地百姓需要,于是有商贩不顾三峡之险,将荆湖的布帛贩运到巴蜀销售。我家里的傔客就说,为何朝廷不能用钱币来调节。我说了两个原因。一是数路不宜调控,二是我朝严重缺乏货币。安道公(张方平)反映巴蜀百姓困于免役法,实际一部分是因为胥吏贪婪导致,一部分正是因为缺少货币,而官吏又强求百姓交纳免役钱。导致百姓困苦。”

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两个例子,因为缺少货币所带来的弊端,太多太多了。

“再者,介甫公说民不加赋而国用自足,此非虚言也,臣在泉州与庆州就是最好的证明。”

“王子安,你是说那个庆州发展基金?”王珪问。

“正是。”

“后来朝廷佼仿,却失败了。”

“那是必然,庆州之所以成功,有三个要素。一是调控得当,当时有臣主持,并且从商贾哪里请来许多有责任心的经济人协助,非是朝廷请不到有用的人才,而是朝廷请到的人才,他们责任感皆不强。”

王巨未细说,但大家都懂,他请的经济人是来自朱李等延州商户的经济人,当然尽力尽职辅助王巨了。

“并且庆州只是一州,易于管理。放大到全国,情况会复杂百倍,调控难度同样增加了百倍。这是其一,其二当时臣利用盐州之盐聚集了大量钱币。然而放大到全国,哪里有那么多钱币调用?其三,介甫公看到国家亏空严重,敛财太急了,因此利息高,高到让商贾无法接收。要么强行摊派,所以必然失败之。”

“泉州则不同,臣所做的是发展商业,齐商税,再用海外贸易带动泉州制造业,虽然成功,然而其他州县难以仿佼。但庆州臣的做法却是可以推广的。只有时机到来,再将如今的邮驿司、飞钱司结合起来,就可以起到理财、赈灾、济贫、救急、惠民作用,而且可能一年能为朝廷带来两千万贯以上的收入,那么理论上就可以实行民不加赋而国自用。当然,它的出现,会严重打击高利贷,不过如果不苛敛百姓而增加财源,相信诸公不会反对吧。”

几人面面相觑,也不大相信。

王巨又补充道:“如果它能出现,不但可以增加财源,而且可以取代如今的市易法,青苗法。因为有许多是重叠,或者排斥的,即便大家想保留这两法,只要它出现,也必然取缔了。”

“真如此?”吕公著睁大眼睛问。

这两法取缔,那再好不过了。

“吕公,我什么时候有过虚言?陛下,我以前也向陛下说过类似的话吧。”

“王卿,能否说仔细一点?”

“现在还未到说的时候。”

“为何?”

“臣还没有想清楚,时机也不对,第一条时机成熟了,国库充盈。”

“国库充盈?”

“王公,打一个比喻,如果一个家有百顷良田的人向你借一千贯钱,你放不放心?如果一个五等户向你借一千贯钱,你放不放心?”

“青苗法也是如此。”孙固道。

五等户想借青苗贷救急,许多官府不情不愿,就是借了,还要五等户找人担保。三等以上户不借还不行!

王巨可不想陷入青苗法对错争执,立即说:“第二个时机便是它是真正的新事物,没有前例可依,特别是种种管理人才与相关的制度,庆州实际只是臣当初为了验证自己想法的试验。不过这个问题也在渐渐解决,如邮驿司与飞钱司的运转,也是在磨练相关人才的过程。”

“第三个时机便是充足的钱币。”

“这样就可以民不加赋而国自用?”吕公著怀疑地问。

“吕公,我


状态提示:第715章 牺牲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